研课磨课促进步,且行且思共提升—“国培计划(2023)”禹州市送教下乡精准培训项目颍川班第四阶段第五组参加活动纪实

安安安然若
创建于2023-11-25
阅读 23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对教师而言,好课是磨出来的,只有教研不止步,教育方能阔步前行。

2023年11月25日,“国培计划(2023)”禹州市送教下乡(小学数学)颍川班精准培训项目研课磨课活动在基地学校如期举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第五小组成员老师在专家王玉滑老师和王红艳老师的带领下,依据新课标精神,立足整个单元,结合学情,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环节流程、如何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等问题进行了说课,制定了授课方案并进行了第一次磨课。

第一次“研课磨课”

代静烨老师说课课题《认识周长》,以动画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设置“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实践中感知并总结出周长的概念及测量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整节课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并利用学习单让全体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专家王玉滑老师点评:本节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反复感受周长,强化周长的概念,她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才是重要目标,做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专家王红艳老师点评: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紧凑,重点突出,语言表达用词不够准确,数学教学中,用词应该严谨。

魏绘娟老师说课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首先对教材进行了一个解读,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了阐述,在教学过程中以故事“谁分到的地更大”为主线,从解决故事中的矛盾引入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数方格”的方法,以及通过“割补”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

专家王玉滑老师点评:本节课结构合理,在引导学生拼接的时候可以具体一些,可以要求学生拼接成学过的图形。

专家王红艳老师点评:可以在复习时加入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应的底和高,在后面练习的时候就能让学生有自己的判断。

田彩玉老师说课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出示算式3+3+3+3+3=15和出示不规则图形面积,通小组合作观察、操作、比较发现转化前后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最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渗透转化思想。

专家王玉滑老师点评:巩固练习第2题设计的特别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筛选出有用信息,指出课件中必须出示规范的解题方法,给学生以示范。

专家王红艳老师点评:整节课思路清晰,设计合理,导入环节中连加到乘法的转化可以删除,直接用割补来进行导入,更适合本节课的教学。

陈雅聪老师说课课题《圆柱的表面积》一课,通过组织学生动手剪一剪,体验圆柱的侧面可以剪成一个长方形来进行计算,进一步总结出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陈老师指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先分析要求的是哪些部分的面积,再计算。重点探索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问题当中的运用。

专家王玉滑老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应要做出准确的要求,限制等,比如“让学生把侧面剪开”,可以改成“沿着圆柱的某条高剪开”,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实施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节约课堂时间。另外,习题应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可以举一反三,有深度。

杨柳佳老师说课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提出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求知欲望强及好奇心极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因此本节课多采用学生动手,直观感知知识的方法,深切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动手操作,体会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专家王玉滑老师点评本节课从学生经验出发,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这点非常好,但内容过多,本课时只用重点让孩子们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如何辨析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可以放在下一课时进行。

专家王红艳老师提出学生画高难这一问题可以在画之前复习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画法,便于孩子操作。

王雪萍老师说课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环节紧凑,紧紧围绕本课重难点展开,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掌握角的画法。

张付岳老师说课课题《圆环的面积》,通过图文结合学习圆环的意义。采用:理解题意→学生尝试→师生交流,来解决问题,并学习用字母表示圆环的面积。

专家王玉滑老师首先肯定了张老师的课内容细致,童叟皆可学,但习题部分过于繁多,可以归类后适当删减,只保留有代表性的。

专家王红艳老师提出要在教学中对学生强调区分直径和半径,面积计算用的是半径。

最后两位专家称赞张付岳老师严谨细致的教学态度及教育情怀。

第二次“研课磨课”

一研一磨环节结束后,大家共同研究推举出代静烨老师、魏绘娟老师进入二磨,两位老师结合专家老师提出的建议,有针对性地对上课环节进行局部的调整,注重学生“几何与图形”领域,空间观念、模型思想、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并进行了第二次说课展示,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生成有浓厚数学味的数学课堂,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磨出来的是课堂,研出来的是成长。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在磨课研课的过程中,大家不仅感受到了集思广益的惊喜,也有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满满的收获背后,更有立即投入的激情。

  教学之路,道阻且长。研课磨课给我们指定了方向,一次研磨,一次成长,相信每一位老师在国培之旅中终将破茧成蝶,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演绎更多精彩!

编辑:杨柳佳、陈雅聪

责编:代静烨

审核:王玉滑

阅读 23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