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11月24日下午,王珊老师(姚若希妈妈)走进南二小二(2)班教室,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进课堂活动——文脉颂中华,指尖传非遗,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面塑这项非遗文化。
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
面塑,俗称面花、面羊、礼馍、羊羔馍、花馍、捏面人等,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捏面艺人用手加上简单工具,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压、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中国的捏面人技艺可谓源远流长,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历史源远流长,它承载着文化,也表达着生动和美好。
在课堂上,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感受着非遗神奇,体验动手快乐的同时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学习我们只是做了小羊,但孩子却对面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好,相信这次的收获远远高于孩子们的预期。
通过本次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心。这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更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