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上午笔记
《素养导向们课程理念与教学实施》
——杨向东(华东师范大学)
序言
我国素养导向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
1.2014年12月8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标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启了一个新阶段。
2.2019年1月30日,义务教研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一、素养导向的新课程改革理念
1.什么是核心素养?
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尺复杂需要的能力。
2.ATC21项目的核心素养模型
(1)思维方式(way of thinking):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复杂问题解决,学会学习和决策
(2)工作方式(way of working):沟通交流,团队协作
(3)工作媒介(tools of working):信息化素养
(4)生活技能(skills of living):公民意识,社会责任,生涯规划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林崇德,2013)
4.“素养为纲,育人为本”们课标研制思路
跨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 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历史核心素养 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物理核心素养 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数学核心素养 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5.素养导向的课程内容重构
>围绕大观念,整体规划课程内容,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
>强调(跨)学科实践,渗透(跨)学科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
(1)学科的内容结构
(2)学科的过程结构
(3)知识、技能、学科实践和观念
6.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
7.素养导向的新课改理念的诉求
明确育人方向和质量要求,阐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阶段及其具体特征。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素养水平,整合课程内容,选择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转变学科育人模式。
为各级各类考试和评价提供上位的价值方向、理论框架和水平依据。
二、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设计和理论基础
1.核心素养的作用机制
2.重新审视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超越狭义的学校教育
(2)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
(3)情境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学习是个体和情境持续互动、不断解决题和创生意义的过程;学科知识是社会建构的集体理解,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文化资源和工具;课程学习在于让学生获得科学、系统的观念体系和实践能力。
3.素养导向教学设计的维度
关注现实问题解决,创设真实情境下的挑战性任务,关注高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和反思性,改变先学后用,“先有知识然后才能解决问题”认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注重学习的社会性维度 真实性实践——知识的社会建构- 真实性参与——边缘性社会参与。
促进学生获得系统的、成长性的经验,让学生从经验地、常识性地与世界互动,向理性、自觉地与世界互动的方式转变。
提供关爱和支持性的环境,促进儿童的归属感和自我的发展。
三、如何推进素养导向教学设计
素养导向设计的关键要素
1.超越课例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单元
扬弃既有教科书上以学科内容为依据的单元编排方式;综合考虑大观念、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实践方式,强调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依据课程标准,明确单元内容所能承载的核心素养内涵和水平,确定单元育人指向。确定整合的、开放性的单元探究主题。
2.凝练大观念或学科核心观念,重构单元课程内容
分析课标和教材内容,明确单元学习所涉及到的具体知识、技能;
对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单元大观念(核心观念)和学科实践方法;
明确单元指向的概念性理解,表述单元大观念(核心观念)的具体内涵。
3.拟定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目标
综合的素养目标方式,整合素养、学科观念和知识或技能,描述达成预期目标后的表现特征。
4.创设贯穿单元的真实情境或驱动性任务
整个单元以一个真实的整合性现实情境或主题统领;
以完成贯穿单元的情境化任务或项目为主线设计问题,组织活动。
任务或项目的解决或完成,需要整合该单元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探究模式、价值观念等方面。
5.强调问题或任务驱动的单元学习过程
可以将贯穿整个单元的情境化任务或项目分成几个子任务或子项目
子任务或项目的关系要符合单元整合性任务(或项目)解决思路或逻辑,尽可能与学生所产生的问题相一致。
确保任务(项目)完成能够落实单元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6.强调学生自主的深度学习和探究
单元学习是以任务为驱动,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学科实践,注重学科思维和探究模式的运用重点关注学习过程,强调思维深度,会作或探究质量。
提供学习支架或工具,尽可能使学生学习及思维过程外显化和可视化。
7.强调隐形的、与探究任务融合的过程性评价,
(1)遵循“教学任务即评价任务、评价即学习”的理念
不单独创设评价任务,将单元学习的系统探究任务视为评价任务
单元教学设计时,明确每个探究任务所指向的评价目标、证据载体和表现预期
(2)尽量避免显性的过程性评价,强调系统收集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学生资料
尽量避免直接提供评价表,让学生打分的形式
项目进程中,尽量采取引导性问题、集体反思和讨论各种artifact(思路、计划、方案、产品等)的评判标准等的方式开展过程性评价
采取各种方式记录学生项目完成过程(计划书、收集的资料、讨论记录、中介产品、修改记录、最终产品及其说明、展示记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