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迎来了新的一次公开课,这一次感觉要比开学那会的公开课更加紧张。也许是因为上次得到了大家的鼓励,我会害怕这次课上不好让大家失望。加上周三刚从南京学习回来,周五就要上公开课,时间好赶,这次上课所用的课件是在去年工作室研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我害怕我呈现不出去年大家上课的效果,所以压力倍增。
在上公开课之前,周四下午我邀请我的师傅李大亮老师先来听我上一次课,对我的课进行指导。在听课结束之后,李老师帮忙点评了很多。
图1:李大亮老师听课后指导
图2:李大亮老师线上指导
根据李大亮老师的建议,我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刚好在周四晚上小组磨课,我又请小组里的老师帮忙,听取她们的的意见,询问她们去年上课的思路,在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连接应该要怎样讲述才自然。对于我认为理不清的知识要如何处理。非常感谢我们地理组这个小家庭。
图3:跟罗升术老师在讨论
在确定最终版本之后,我重新打印了新的课件,又再一次梳理思路。因为第二天就要用新课件上公开课了。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效果,所以晚上也睡得不安稳。煎熬了一夜终于迎来了周五的公开课。
我早早就来到教室做准备,非常感谢我可爱的学生,在他们朗朗书声中拉开了公开课的帷幕。
在新课讲授之前,我给学生展示了几张图片。并让学生猜猜这是哪里的服饰,为何会这样穿搭?学生回答跟昼夜温差有关。于是引入今天的新课:大气的受热过程。
图4:导入图片
接着带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太阳辐射的内容。同时让他们区分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
图5: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
根据课前预习结合图片,让学生说出大气的组成成分以及大气通过何种作用来削弱太阳辐射。让学生展示课前预习的效果。
图6:大气垂直分成示意图
图7:展示学生的答案
(过渡):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把部分太阳辐射削弱了,剩下的太阳辐射来到地表,那么它又该何去何从呢?接着带学生进入新的环节:大气的受热过程。
我让学生填写大气受热过程的环节,并进行展示,然后大家一起纠错。让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三个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图8:学生描述大气受热过程
在学生描述大气受热过程的同时,我带领他们一起画图。
图9:师生画图
描述清楚大气的受热过程之后,利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来解答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问题以及月球昼夜温差比地球大的原因。
图10:探究问题
最后,再回到课前的问题,新疆温差大的原因在哪里?由于时间有限,答案只能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讨。
图11:地理组的老师听课评课
地理组老师点评:
1.过渡自然,课堂氛围活跃,学生配合度高
2.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做得好
3.情境问题式教学,难点突破做得好
4.在描述大气受热过程时,应强调直接热源和间接热源
5.注意用词。吸收、反射、散射是属于大气削弱作用的三种方式而不是三个环节
6.语速过快,讲授较多
7.要强调四个辐射和两个作用
8.太阳光谱内容呈现突兀,知识碎片化,知识间联系较少
9.在解答温室效应时,应多给学生一个思维链作为引导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