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中华民族自给自足、勤劳能干的传统美德,落实落细"双减"工作,提高孩子生活劳动技能,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11月24日下午宝山区育丰小学四年级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劳动活动﹣﹣包馄饨。
馄饨的起源
据记载,"馄饨"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古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后来慢慢演化成为了"馄饨"一词。南宋时,临安(今杭州)就有了每逢冬至吃馄饨的风俗。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而且各地还形成了不同的称呼,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广东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活动开始前,指导老师庞敏首先对孩子们进行课前安全教育 ,然后耐心地为孩子讲解了"制作馄饨"的过程。看到已经准备好的食材,孩子们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 系上可爱的小围裙,洗干净小手,瞬间变成了一个个小厨师,开始迫不及待地尝试啦!
和面
洗菜、切菜、拌馅儿
00:08
00:05
00:06
开始包馄饨啦!
一片忙碌中, 只见一只只可爱而饱满的馄饨整整齐齐地出现在大家面前,真是成就感十足!
煮馄饨、调汤汁
馄饨煮好了,自己包的馄饨就是香!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家开始享用美味的馄饨,吃得津津有味,越吃越好吃,越吃越欢喜,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快乐。
生活即教育。此次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了更多劳动技能,经历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体验,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集体的温暖,愿这份美好的回忆长留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