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特别值得记录的日子,侯承希在我们全班师生爱的呼唤下终于越过心里那道坎,再次勇敢的走进校园,回归三三班这个大家庭。全班同学为之欢呼雀跃。
好像天意安排,侯承希10点50分走进教室,我们班正在上音乐课,孩子们正拿着铃鼓、碰铃、沙蛋、单响鼓随着音乐有节奏的敲打着,孩子们看到侯承希进来,满面笑容,看着侯承希敲打更欢了,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欢迎仪式够有创意,够隆重,我抱着侯承希,同学们也开始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侯承希的回归。侯承希也开心极了,高兴地回到自己原来的座位。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呼啦一下把侯承希围住,说着笑着。
将近多半个月的焦心终于可以安心了。班级终于可以回归正常。
三个星期前,因为与班级一同学发生矛盾,两人情绪失控打了一架,我与孩子及孩子们的妈妈已协调处理解决,谁知那个孩子奶奶因为侯承希咬了孙子一口,脸也被抓伤,气不过,下午接孙子时拦住侯承希,拽着孩子耳朵质问,在孩子顶嘴反驳下,还气哄哄地跑到教室找我,当时我正在和孩子们一起打扫卫生,进门就质问我:“你是这班的老师?咋教的这样的学生,打人家那么狠,说他两句,还不服气,你当老师的,怎么管学生的?你怎么处理的?你必须给我个说法。而对自己的过激行为丝毫没提。我不想与这样的不讲理人纠缠,我拿出孩子妈妈给我发的微信给她看,“孩子妈妈说双方妈妈已沟通解决了。我虽是老师,也不是万能的,你想解决问题别找孩子,你们是一个小区找孩子妈妈去。”当晚办公室老师们都要去参加同事的婚宴,当时她的话也激怒了我。“你们家谁作主?你还是孩子妈妈,周一你们都过来?说你想怎么解决?”我就和同事走了。
周一,侯承希开始不来上学,无论妈妈怎么劝就是不来,我打电话问原因,侯妈妈才告诉我原因,说可能是那边奶奶揪他耳朵吵他,吓着了,说没事,让他自己自瘉几天。第二周仍不见孩子来上学,周三要期中测试,答应好好说周三来,考试时仍没来。电话说下周一来,可等到周一还是没来。我意识到可能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了,时间越长,脱离这个环境越久,他越排斥。
孩子可能觉得打架他也打我了,被那个奶奶当着同学面吵,拽耳朵,可能觉得没面子,伤自尊了。
作为孩子的班主任,我不能袖手旁观,分析了孩子的心理,我觉得我得做点什么。
我提议全班同学和我一起去侯承希家看望他,下午1点20分,孩子们非常热心积极,早早来到校门口集合,结伴步行去侯承希家,一路上我告诉孩子们到那儿跟他聊什么。可以聊聊他不在,我们班参加了什么活动,班级发生了什么事?还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等着他参加,表达一下我们对他的想念,劝他来上学。
一进家门,看到同学们,孩子虽很高兴,给同学分发了小零食后,还是把自己关在屋里,用被子蒙住自己。
我和孩子妈妈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心理变化和在家表现,孩子们则闯进屋里,七嘴八舌跟侯承希闲聊。在班长和几位同学劝说下,答应明天早上去上学。因为下午还上课,我就带着孩子们离开了,侯妈妈让孩子出来送我们,但他还是拒绝出门。
第二天一上课,班长就给我汇报:“老师,侯承希还没来。”我理解孩子妈妈,为此,孩子妈妈还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检测说还是心理受了点儿伤害,也觉得妈妈不理解他,妈妈也不想强硬逼他上学,还是想让孩子自己主动愿意上学再来,想着时间会让他自我修复,自我治愈。我们也在一天天等待,转眼又是一周。
怎么办?听之任之吗?无限期等待吗?孩子学习本就不太好,一下落下这么多课如何赶上?孩子如真不上学,这辈子不就毁了吗?作为教育者,干得是良心活儿,我得尽到我的职责,我要用我可以想到的办法来帮助这个孩子,如果努力了,还不行,至少问心无愧,不后悔。
心结还需心来解,要让孩子感受真实地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孩子来学校要每日相处的是老师和同学,要让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是真心欢迎他回来,不会嘲笑他,要达到这个目的,唯有文字的力量一一写信。
于是周三下午延时课,我们班包括我开始给侯承希写信。
在信中传递我们的真诚;在信中回忆我们在一起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在信中告诉他学校生活的好处,在家的坏处;在信中表达我们希望他早日回到班级上课。
让他放下思想包袱,打开心结。周四下午委托同小区住的同学把信送到家中,开始静侯佳音。
等待是漫长的,一天中,我不时地看手机微信。希望我们这一举动的成效。
上午10点45分,终于等到了好消息。
这是全班同学团结一心取得的胜利!相信这是每位同学终身难忘的经历。
孩子妈妈哭着向我表达感谢,我能理解这个妈妈这半个月经历了怎样的心理煎熬。当孩子迈进校门的那一刻,她如释重负。今天她能睡个安稳觉了。
这是我的教育故事,我相信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