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深化作文教学改革,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探讨省考作文方向,2023年11月23日上午,在老河口市语文教研员周姝老师的组织下,在王静名师工作室的支持下,全市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王静名师工作室成员在老河口市第四中学学府路校区开展了新课标和全省统考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专题研讨会。
上午的课在王静名师工作室成员范丽萍老师的《紧扣任务,妙笔生花——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课中拉开了帷幕。
范老师由新老两种不同类型作文的比较中引入“任务驱动型作文”,进而阐释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内涵,形象指出其是材料作文的升级版,明确了此类作文由材料和任务构成,并结合九年级期中考试作文题目具体分析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步骤:读懂材料、辨别任务指令、弄清格式、选材写作,讲解清晰,举例鲜明,为学生指点迷津,把脉定向。
针对期中考试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两个任务,范老师为学生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思路点拨。
任务一是根据材料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范老师从审题要点、书信格式、写作素材三方面进行反馈,并设计了段首排比式作文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声。
任务二是根据材料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征文。范老师匠心独运引导学生用小标题写素材,而后以作文《用你爱我的方式爱你》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用父母为我们做的事情再返还给父母的方式引导学生为“如何感恩”补写素材,讲练评结合,教学效果显著。
上午第二场,由王静名师工作室成员胡巍丽老师带来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评讲课《——,让我乐在其中》。
“我认识你们很久了”胡巍丽老师用亲切的“见字如面”导入本节作文评讲课,亲切自然,迅速拉进了与陌生学生的距离,教学功底深厚,让人叹服。
优秀作文首要的要求就是题意表达正确,因此胡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审好提示语、审准作文重心,并给出容易偏题案例,从正反两面引导学生审清题意,纠正偏题地方,把握写作中心。
在评讲作文主体部分时,胡老师善于发掘“材”源,评讲材料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可谓独具匠心。通过呈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引导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可以通过写好段落中心句理清写作思路;通过多角度、用动词的方法写清经历;通过多感官、用修辞的手法写出感受,这种着眼于细处,落脚于方法的教学,对于八年级学生写好语文作文,写生动一件事真的是大有裨益!
所谓“讲练结合,读写共生”,最后胡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修改片段,把这节课落到实处,展示交流中,评价丰富,恰当贴切,用学生的习作激励学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和对作文写作的热情,给与会老师带来一场“美”的作文盛宴!
周老师说:“我们这次是叫议课,不是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在思维的碰撞中才能激出智慧的火花”,这句话引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议课研课盛会。
第四中学戴鸿敏老师议课说:
范老师的课我想用“三个有”来形容,即:有层次、有侧重、有铺垫。在作文教学中,范老师有理论,有实操,有思路,有模式,有方法,层层铺垫,激发学生思路。并提出建议:学生的写出来的中心句或小标题可以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相互学习。任务二中《用你爱我的方式爱你》可以让学生写一件事,写出细节,或许能更好的表现感恩。
胡老师的课我想用“三个很”来形容,即:很智慧、很老练、很坚定。胡老师从教审题到教方法,课程设计非常智慧,丝毫没有造作的痕迹,课堂驾驭非常老练,评价学生非常贴切,引导学生坚定的念出学生名字,鼓励学生。胡老师在教育的路上走的温和而坚定。
第三中学赵琦老师议课说:
两个老师的课都很好,我想用三个字:“新、实、好”来形容。
“新”在对于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新课标下,学生第一次写,老师第一次讲的课型,对我很有启发,让我的心里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
“实”在作文教学中,两位老师都教给学生方法,范老师给学生思路指导和框架,段首排比式和小标题式作文,便于学生操作。胡老师用学生自己的作文,教会学生写片段,教给学生具体方法,对于学生如何把一件事写好很有启发性和指导价值。
“好”就是效果好,两位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多样性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我们如何课堂评价非常有帮助。
竹林桥中学刘改真老师议课说:
范老师的指导课很到位,思路点拨很合理。在书信格式和文章思路上给了一些指导,提供了一些方法,谋篇布局很到位,在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给予指导,段首排比式作文的指导让学生作文很有条理性。我的一些思考是:两篇作文用一节课是不是容量有些大,是不是用两节课讲会更深入一些。在讲“感恩”的时候,是否指导学生由“为什么感恩”写到“怎么感恩”是不是更有层次,更有深度。
胡老师的课用学生的习作激励学生,是从学生中来的,选材很值得学习,离学生的距离很近,让学生感觉亲切,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写作动力。作文评讲课中用了两种事例,一是余光中式的事例,比较清晰,考虑到学生实际,是否把“长大后”删去更合适。二是段首统领句,注重了文章中间的层次,这是学生薄弱的地方,统领句要分开角度,要紧扣题目,要符合逻辑,要贴近实际,而片段式教学站在整篇文章的角度是不是更好些?
贾湖中学杨富昌老师议课说:
对于范老师的课,我想用“三美两思”来概括,先来说说“三美”:
认知之美: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曲径通幽,非常符合新课标规定。
细节之美:体现在在教学设计上,比如从不同的作文类型比较入手,自然而然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区别,再到九年级作文细读,细审,细引。
朴实之美:在思路点拨上,切口比较小,段首排比式作文训练比较扎实。
“两思”具体来说:
一思是新中考背景下,作文题目如何呈现,这次作文指明了方向,即是材料+任务驱动式,对于这次期中考试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前两则是站在学生角度,后两则是站在家长角度,这是一种矛盾对立式材料,如果只站在一方,是否会有片面理解或单向理解?
一思是段首排比式作文便于操作,但是从全省来看,会有雷同,这一点是否考虑到?
孟楼中学朱俊霞老师议课说:
听了这两节课,我感受到,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果老师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老练的课堂驾驭能力,是讲不出这样的课的,两节课的思路都非常清晰,都能以方法引领,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有激励性,为我以后的作文教学做出了指引。
薛集中学刘娟老师议课说:
范老师的写作指导课讲的“深,深入其中”,胡老师的写作评讲课讲的“浅,浅入人心”。范老师课上有两个任务,时间紧张,但处理的好,她的这两个点特别好,作文格式好,值得学习。胡老师教学语言不紧不慢,音色好,声音柔,娓娓道来,贴学生的心,贴学生的魂。我的一点想法是:在讲修辞时,要着重去教明白如何修辞,如何排比?最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如何去写,开头、结尾、题记简短一些是否更加言简意赅?
竹林桥中学邓芳老师议课说:
范老师的课做到了一个字“实”,具体来说,表现在:选择内容实,讲课过程实,教师准备实。选择了面临中考改革的任务驱动型材料选题,教学中对写作四步法,思路的要点,文体的格式,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水到渠成,启迪学生。
胡老师课上引导到位,审题到位,从归纳写作要点到方法指导再到练习逐层深入,课堂评价丰富多样,激励学生,提升学生写作热情。
周老师针对这两节课提出了自己的两个看法:
范老师的课是根据两个任务展开,任务一:给父母写一封信,其实是表达能理解、体谅父母,最后能想到感恩父母是最好的。任务二:是写以“感恩”为话题的征文,感恩的解释是:因意识到被爱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对别人给的恩惠表示感激。因此,感恩的对象不能是自己。对于这种材料作文,要教给学生如何审题,这一点是否考虑到?
胡老师的课体现了慢工出细活,一直在不断打磨,优点是很多的,但是在课堂结尾有些混乱,下次要注意。
期中考试落下了帷幕,此次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来的很及时,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做了指引。
周老师把全市七、八、九年级语文各校考试情况做了详细的说明,很好地呈现了各校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成为下阶段各校语文工作的出发点。周教研语重心长地指出:七年级要重视及格率和低分率。八年级要关注及格率。九年级要关注优秀率。
省中考如何考?有哪些变化和革新?这是老师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对于后期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周教研给了一些建议。
周老师通过新老中考比较中,让老师们明白了二者的区别,新中考重思维、重能力、重实践、重开放,重视知识的系统性。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初中专业水平考试统一命题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依标命题,合理设置试题结构,明确了“为何考”“考什么”“怎么考”三大问题,并结合具体题型为我们明确了中考方向: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设题,无价值不入题。从教学策略和复习策略上做了详细说明,让我们心有所悟。
本次作文教学研讨会使我市语文老师们明确作文教学方向,激起更多智慧的火花,开拓作文教学新思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乘着这次教研活动的东风,我市语文老师们将继续深耕细作,在语文教学路上不断创新,向作文教学的更深处漫溯……
编辑:廖凤娟 马美莹
照片:任玲旭 马美莹 范丽萍
审核:周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