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岭源小学“五邑名师大讲堂”第二十四期学习简讯
2023年11月22日,我校组织全体老师网上观看了江门市“五邑名师大讲堂”第二十四期,大讲堂的主题是:共绘乡村教育同心圆,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由江门市何锦明名校长工作室、江门市刘仲燊名校长工作室承办。本次大讲堂聚焦探讨乡村小学思政教育,旨在提高校长推进学校思政教育能力。本场活动通过同课异构、专题汇报、文化沙龙、专题报告等形式,让我们领略了思政课的办学智慧和卓越风采。
第一环节,同课异构。首先,是由开平市赤坑镇中心小学黎春国老师为我们带来——《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黎老师本节课课堂准备充实,收获丰实,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课堂形式多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到了变废为宝的小妙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保护环保,创建美丽家园的种子。其次,是观看了台山市大江镇中心小学何楚琪老师的课堂——《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何老师按创设情景,活动探究,拓展思维,联系实际四个步骤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两堂课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美妙风景。
第二环节,专题汇报。首先是聆听开平市赤坑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刘仲燊名校长——乡村思政‘三色’蝶变”专题汇报。刘校长从四个方面和我们分享了开平市赤坑镇中心小学的乡村思政教育。1、乡村振兴,教育先行;2、五育并举,德育为首;3、乡村思政,三色蝶变;4、乡村孩子,诗和远方。刘校长立足乡村,立德树人,让乡村的孩子也有诗和远方的做法,让我们感动。
其次,聆听了台山市大江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何锦明名校长的专题汇报一一寻根侨乡文化,臻美大江学子。大江镇在同心文化的引领下,立足地域优势,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延脉寻根作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华侨文化、书院文化、排球文化、生态文化、非遗文化五大内容对应五育,丰富乡村学校的思政课程,让学生在寻根,扎根,生长的过程中,不断向上,向前发展。
第三环节,文化沙龙。来自广东省和江门市的各位专家教授、名校长共同探讨了如何开展乡村思政课的教育。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这场充实的思政文化沙龙聚集了智慧,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思政教育,更好地落实立德树立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
第四环节,专家报告。我们聆听了来自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钟守权主任的一一单元设计发展思政课教师新素养。钟主任从教什么,教到哪,如何教三个方面层层推进,引领老师们一步步搭建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加上丰富详实的案例,为我们开展思政课单元设计提供了策略和方向。
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课后,陈校长组织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上好一堂思政课。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作为有责任感的名校长工作室,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乡村小学思政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肩负的使命。
撰稿:林绮红
一审:梁惠玲
终审:陈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