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之友社二小组文化考察走进横溪

卧龙岗
创建于2023-11-24
阅读 172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1月22--23日,北仑区政协之友社二小组全体会员赴鄞州横溪开展一次集非遗、宗教、环境、教育、古建筑于一体的红色之旅、文化之旅。

        已是冬日,洒在江南大地上的阳光还是充滿柔情,让人感觉不到有一絲寒意。会员们首先来到位于金峨湖旁的朱金漆木雕博物馆。

  朱金漆木雕博物馆是由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陈盖洪先生集资创建,展示明清以来的朱金漆木雕收藏品、艺术品1000余件。展馆有5个展厅,分别是:流程厅、花轿厅、史料厅、综艺厅和造像厅,展厅布局搭配合理,展品精致细腻,从工艺流程到产品实际应用,将非遗文化、历史遗迹和人文教育全面的体现出来,让参观者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在上街村党总支书记董平峰陪同下,会员们乘车沿环湖公路到湖边一风景打卡点观欣湖光山色,纷纷摄影留念。

  上街村是宁波历史文化名村。迈进村文化礼堂,横溪古道保护协会会长俞彭年老师已在那里等候,在村史陈列室给会员们详细地介绍了村的历史文化沿革及横溪王家的家族历史。

  还是在董书记和俞老师陪同下,会员们沿溪流前往王家大屋。这里隐藏着一处古建筑群,就是被誉为“最美古民居〞的王家大屋。穿堂走弄,有点孩提时代藏猫猫的感觉。这里是一座座四合院错落相连,木结构厢房雕梁画栋,马头墙高耸,明堂的天井、青石板被岁月磨平,古韵盎然。

  王家大屋是一座兴盛于清代的官家大院,占地近2万平方米,由数个古、近代院落构成,内部互相贯通,有文房、武房、师房、良房等十八房,大部分老屋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相传王家大屋为汉代郡守王泽的后人所建,到清代,王氏已经成了宁波南乡一支望族。王家世代崇德尚文,六世祖王铨为乾隆年间的进士,其两个儿子一个为举人,一个为奉直大夫。到近代,横溪王氏更是涌现了正始先贤王兴邦,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原所长、福冈亚洲文化大奖获得者王仲殊,浙大教授王德汉和投笔从戎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王德璋烈士等一大批英才。

  次日早,全体会员来到向往已久的金峨禅寺。金峨禅寺,位于金峨山之麓,距今已有1250余年的悠久历史。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百丈怀海禅师云游四明,见金峨山清水秀,遂披荆斩棘,筚路褴褛,结茅建庐,于团瓢峰下创建罗汉院。

  因金峨禅寺主持慧明法师不在家,鄞州区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杜建海先生专程赶来为我们作寺院的介绍。他对宗教颇有研究,对寺院的建设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也是一名内家拳师,可以表演徒手劈砖。

  根据杜主任介绍,金峨禅寺建成后,随年代更叠,岁月流逝,规模不断扩大,至清朝康、雍、乾、嘉诸代,金峨主寺均增建殿堂修葺厢廊,寺院规模恢宏,气势雄伟,建筑别致,雕塑精湛。最盛时有大雄宝殿等大型殿堂6座,廊庑楼阁376间。

        民国时期,曾有德国人克利夫人(即上海克利饭店董事长夫人)、美国人白克妮小姐(即宁波华美医院创始人)等相继来金峨禅寺修性养身度假闲居,有的居住长达30年之久,结下了深厚的佛缘。

        蒋介石原配毛氏夫人也曾在金峨禅寺斋居8年,并手植桂花、茶花等花木,至今仍枝繁叶茂。蒋介石曾偕其僚佐俞济时、张群等多次到金峨寺礼佛随喜,并在寺内留宿下榻。其最后一次到金峨为1949年古历四月十八日,并于寺内留宿两晚。

  然而,四十余年前的一场浩劫,金峨禅寺毁于一旦,众多寺僧离散。从此,金峨禅寺虽然古木依然参天,双涧照旧回澜,但仅留之数楹颓室,留在残阳之下。

  修复重建金峨禅寺是广大信众的强烈愿望。本世纪初,慧明法师立志重建金峨禅寺,出任金峨寺禅住持。在国家宗教政策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经慧明法师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及各方相助,一座参照鼎盛唐代建筑风格的金峨禅寺已出具规模。金峨禅寺现有用地面积80多亩,已建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楼、寿光塔、保恩堂、钟楼、鼓楼、药师殿、禅修文化园、菩提苑、菩提精舍、厢房、斋堂及其所配套的设施,使千年古刹重放光芒。

  离开金峨禅寺后,会员们又来到位于附近朱家峰村的红色打卡地--朱镜我党史教育基地学习参观。

  1901年3月,朱镜我出生于朱家峰村,早年参加革命工作,1928年5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朱镜我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37年9月,朱镜我返回宁波,受中共中央长江沿岸委员会的委托,协助建立浙江党组织工作,1937年9月下旬,中共宁波临时特别支部建立,朱镜我任书记。1938年2月,他奉调至江西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工作,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同年11月,朱镜我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任宣传教育部部长,兼军刊《抗敌》主编,创作了《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铁军》歌词。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朱镜我抱病随军转移。1月13日,他和军政治部被围在石井坑虎云垄山头,他严令战士迅速突围。为了不拖累战士们,跳崖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朱镜我烈士党史教育基地,占地面积约6220平方米。基地以“堇山点朱、心如明镜、我将无我、为党为民”为主题定位,主要分为入口总体印象区、主题纪念展览区、红色教育感悟区、主题纪念拓展区四大区域,包括一馆、一堂、一亭、一广场、一游园等。朱镜我是“以笔为刃的文化战士”,基地主题雕塑形似钢笔笔尖,又似锋利的刀刃,寓意以笔为刃,雕塑的正面写着朱镜我作词、何仕德谱曲的《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铁军》一歌。雕塑笔宽2.7米,寓意他1927参加创造社,主体高度6米,寓意在1940年6月写下了这首军歌。

  在横溪考察期间,会员们还参观了位于上街村的晟泰家庭农场。农场成立于2020年3月,专业从事高端食用菌种的引进、培育、研发和生产销售,农场依托国内外农科研究院所的技术支持,在食用菌新品种研发中有重大突破。围绕以农产品、深加工、综合体为主的"三产"融合,开发旅游观光产业,2021年完成销售额800万元,获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被评为鄞州区青少年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农场和鄞州区慈善创业共富基地。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虽然时间短,但安排紧凑,内容丰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 172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