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幼小衔接衔接的不仅仅是课程,衔接的是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心里建设、时间概念培养。如果一年级不想出现“平时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的症状,那么幼小衔接是必要的,那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
我校特发挥家长学校的指导作用,开展《家长学校教材》授课活动。
主讲教师简介
于她而言,教育,是一场温柔与爱的交织。她用微亮的光,照亮学生前进的路途;她用纤弱的力量,赋予学生内心的坚强;她用高度的责任心,赢得家长们的深深信赖。
她的存在,宛如和煦春风,馨香馥郁,隽永悠长。她,就是洛阳市广利街小学的王静老师。
课程内容
家长和孩子认真观看
家长感悟
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
一年一班 程子芯家长
我家女儿进入小学校园已经2个多月了,听了讲座,了解到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身为家长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观《提灯引路,育梦成光》有感
一年2班 王砚麟家长
孩子是每个家庭放飞的希望,作为一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期盼孩子能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当然这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完美配合。但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往往由于家长教育不当,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广利街小学王静老师的“提灯引路,育梦成光”家长学校精品课,收益颇多。
王静老师讲了开学的新环境对新生带来的挑战,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是儿童人生早期所经历的一次重大的环境转变,将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巨大的挑战,很多孩子的情绪会经历“初入小学的兴奋期待”到“面对新环境的种种不适”的过程。因此,家长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和过渡中环境的变化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着巨大作用。
主要体现在:
(1)课堂形式的转变。幼儿园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小学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
(2)生活方式的转变。遇到问题,幼儿园小朋友非常依靠父母和老师,小学则大部分需要孩子自己处理。
(3)学习要求的转变。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小学则是以知识学习为主。综上所述,作为家长应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才能让孩子对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兴趣。
还应该帮助孩子做到:
(1)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让孩子坐得住。专注力的提高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帮助孩子能够更好地胜任新的学习任务。
(2)锻炼孩子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家长应耐心地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初期,家长可以采用半帮扶的形式,接着,再慢慢过渡到让学生独立完成。
(3)进行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对儿童的思维、语言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除了在学校老师指导的有效阅读外,家长也应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参与集体活动,发展同伴关系。家长应帮助学生尽早适应社会交往,提高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活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高效沟通能力,引导孩子多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等。
(5)民主型家庭教育,塑造学生良好性格。家长多用积极肯定的语言鼓励孩子,在家庭中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充分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发表不同于大人的观点。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领。王静老师的讲座,使我了解了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对孩子的要求,懂得了如何联系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给我提供了充足的“养料”。我坚信,在“养料”的滋润下,我会把家庭教育这块“土地”培育得更加肥沃!
家校共育,书写芬芳—《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一年级三班 赵熙霖家长
家庭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温馨港湾,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昨日,我认真听了我校举办的《家长学校教材》精品课讲座第一讲,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次授课的是一年级二班的王静老师,王老师从以下三方面分享了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他们分别是:一 小学儿童的特点;二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三 幼儿园与小学有效衔接策略;希望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构建一个幼儿园、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孩子成为家校共育的真正受益者。
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幼小衔接的主要策略,它分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三)促进孩子身体和动作的协调发展;
(四)帮助孩子调整作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五)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六)增强孩子自我照顾,自我保护的能力;
(七)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同学交往;
(八)正确看待孩子学业成绩。
最后,我认真聆听了一年级二班焦奕霖妈妈的分享。奕霖妈妈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有用心浇灌,才能静待花开”这个道理。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授课活动,作为家长,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加强与孩子的良好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需求,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善于赞美与肯定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面对孩子的不足,及时给与指导和帮助。
总之,家庭教育是每个家长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通过学习《家长学校教材》第一讲,我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我相信,在家庭教育的不断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提灯引路,育梦成光!
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家长教材观后感
一年四班 李泽语家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今天认真听了广利街小学分享的家长学习视频课程《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老师分别从小学儿童的特点、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幼儿园与小学有效衔接策略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家长和学校如何更好协助孩子从幼儿过渡到小学生,适应小学新生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首先,作为家长应当从自己心里充分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人生的重要转折。所以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充分认识从幼儿园和小学的变化。例如:家长要协助老师让孩子尽快从幼儿园宽泛、自由、娱乐为主的学习方式和行为等,改换到小学生有规范、目标任务、课堂教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和行为及作息时间。家长也要自己要调整好心态,帮助孩子适应对教育的感知及自我约束力、专注力等方面的教育培养。
其次,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循序渐进的帮孩子过渡,进入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作为父母,除了营造环境和教导规范,我们还要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并保证睡眠时间,教会孩子看表并守时,与孩子一起指定作息表,帮助孩子学会规划时间。
最后,我们除了要关注孩子各方面能力培养,也要尊重我们自家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差异,积极发现她自身的优点和进步,一定要着眼纵向对比,千万不要“横向对比”,不要去比较“别人家孩子”。作为父母要多鼓励和表扬孩子,强化正向肯定,不断增强她的信心。当她做了正确的事情要及时表扬,会强化行为加深印象;表扬时要具体说到内容或经过,这样她才能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且不要过多过分表扬,还要避免表扬时内容不具体,恰到好处才最是到位,以免孩子变得只能听夸奖而听不得批评。
这次的课程学习令我获益匪浅,深入浅出的讲解令我深刻的意识到了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我们家长要配合学校和老师,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为孩子做一盏指路明灯,并给她温暖和支持,令她顺利过渡,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
一年五班 李梓玥家长
各位老师、家长:
大家好!今天通过视频和孩子一起学习了小学儿童与幼小衔接孩子受教育生活的特点和不同之处,感触颇深,有以下心得与大家一同分享讨论:
首先幼小衔接对孩子学习教育的目的不同,在幼儿园是以感知知识、接触自然为主,并没有明确的分类和学习任务,学习方式也往往伴随着游戏。但是在小学教育中,已经对知识逐步有了明确的分类,我们家长要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人认为,这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条,良好的习惯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其次小学儿童的无意型情绪向着有意型有目的型的方向发展,自我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对所受教育的时间、内容多样化等有所增长,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变成要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校纪校规,要有目的的系统学习文化知识。作为家长,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因为快乐教育不但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更能挖掘孩子潜能,培养个性发展,所以,让孩子乐学、善学、好学是家长需要尽可能去提供的学习环境。同时,家长也要全面及时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多和孩子谈心,多与孩子的同学朋友交流。孩子在家长殷切的希望中迈进了小学的门槛,在这个充满希望和阳光的摇篮里,茁长成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希望所有的孩子能顺利的进入小学学习,做一名快乐的小学生。
科学衔接 赋能成长
一年六班 赵兮语家长
从孩子幼儿园时期我就可以经常听到关于“幼小衔接”的信息,在观看此次视频讲座之前,我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如何衔接学科知识方面,但是在本次视频讲座中,老师着重从小学儿童的特点、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幼儿园与小学有效衔接策略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科学的做好幼小衔接。通过观看学校组织的视频讲座,让我对如何做好真正的幼小衔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做好准备,助力孩子顺利衔接小学生活。
第一个方面是身心准备,孩子在步入小学前,要做好身体和心理的准备,让孩子对于小学的生活充满兴趣和期待,同时还要让孩子保持健康良好的身体状态,为孩子顺利入学打下基础。
第二方面是做好生活准备,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固定时间锻炼身体和阅读等。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脱衣服、整理文具、做家务等。
第三方面是做好社交准备,小学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要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新的集体当中,帮助孩子建立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
最后一个方面是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更多的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准备,这些要比知识准备更加重要。在协助孩子做好充足准备的同时,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在小学学习生活过程中,我们要向视频中老师讲的一样,做到爱和严相结合。既要给予他们爱,也要严格要求,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用科学知识和爱助力孩子的成长!
观《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有感
一七班 杜钟灵家长
在观看了洛阳市广利街小学家长学校精品课之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作为一年级七班杜钟灵的妈妈,我很早就关注儿童的阶段成长心里发展,特别是每个转折阶段的过度,更是关注和学习,这种学习不单单是对孩子的耳提面命的要求,更多的是家长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和自我改变。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幼儿园与小学是有很大区别的,需要有充分的准备来进行过度,这种过渡是从游戏向系统学习的过渡、从具体简单认知到书面言语与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从孩子单一人群的接触到大范围群体交流的过渡。
首先,幼儿园以保育为主,老师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趣味游戏和主题活动传授生活常识和基础知识,孩子的小伙伴是相对固定的,活动的范围是有限的,上学时间也比较弹性,学习氛围相对比较宽松。
其次,小学则以学科学习为主,限时课堂,课余时间可以自由活动,可以自主跨年级交友,有课堂练习,老师人数增多且交叉教学,要求相对比较严格,孩子的心思也会变得越来越敏感、细腻。
然后,做好幼小衔接,不仅仅是读书、识字、算数上的衔接,更是从幼儿园生活环境转变到小学生活环境适应能力的衔接,也是身心持续健康成长的衔接。
最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个领路人。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期间,家长难免会相互比较,并由此产生焦虑情绪,甚至茫然无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要先从家长做起,克服焦虑,用心呵护,科学引导,耐心细致,当好孩子幼小衔接的“助跑者”。
鉴于以上情况,通过我与老师交流、与家长们交流以及自主学习,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自己,关注孩子,引导其身心发展。比如主动和孩子分享爸爸妈妈小学时的趣闻趣事,同时邀请正在上小学的哥哥姐姐讲述校园里的愉快经历,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和向往。又比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阅读时间和锻炼时间,做事有计划、不拖沓,能自己整理衣服、玩具,睡前能自己提前准备第二天上学要带的生活和学习用品。
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作息并以身示范共同参与其中。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家里要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除了提供必需的学习场所和设备外,还要全身心高质量地参与孩子的活动,认真、用心陪伴。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要坚持多读书,少看手机、电视,变陪读为共读,与孩子共同成长进步,因为教育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要求和训斥,而是家长身体力行的榜样和引导。
还应该积极进行户外活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经常锻炼身体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多到户外去探索美丽的大自然,去发现身边的奇闻趣事,持续开阔孩子的视野。在心里发展方面,我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要多些正面教育、多鼓励多引导,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扬,遇到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积极面对,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埋怨。同时,父母也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通过耳濡目染,从而让孩子也能善于倾听,乐于表达。
在个人行为习惯方面,重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好习惯,我不会盲目地报班,单纯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会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跟同龄小朋友作比较,而是注重孩子自身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发展,从乐观性、遇见事情的处理能力等方面来培养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花期,在阳光和雨露的滋养下,正悄悄地生根、发芽,慢慢地长大,相信只要我们每个家长都足够地用心,科学地引导,用爱护航,耐心等待,就一定能从容自信伴其成长。
小学生特点与幼小衔接
一年级八班 刘晟隆家长
观看完有关小学生特点与幼小衔接的内容后,我深刻认识到幼小衔接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首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具有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和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
其次,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这个过程中孩子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学习方式的转变、社交圈子的扩大等。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此外,幼小衔接阶段也是孩子社会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总之,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校共育,受益的是孩子
一年(10)班 张吴乐熙家长
听了一年级王静老师和一(二)班家长分享的家庭教育经验之后,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认清一年级和幼儿园的区别
①一年级的孩子和幼儿园的孩子思想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幼儿园孩子更多的是怎样愉快地和别的孩子玩,到了小学变成怎么样才能跟上老师的授课进程,以目标学习为主.
②生活方式发生的根本改变,不再是自己独立的上课时间,而是规定的上课时间,有了约束性,有了硬性的规章制度,不再是知识适应自己,而是要主动或被动的适应学习内容.
二、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要告诉孩子不再是小朋友了,要养成:
①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平时我会让孩子每天读20分钟的书,绘本或是注音的古诗,这样孩子的识字量也上去了,平时也积累到了知识,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②学习的好习惯:作业每天无论多少都要按时完成.尤其是书写方面,一定要干净、工整、清晰、对于这方面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作业独立完成,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不磨蹭.也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老师的工作重心是孩子的学习上,不负责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因此,要让孩子养成独立上卫生间、独立饮水、自己收拾书包、自己记作业等的好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一生受用!
三、尊重孩子爱好的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激烈,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尊重孩子的选择.选他喜欢的一门作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去学习.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有格斗机器人社团.孩子非常喜欢,就选择了学习.现在我发现自从学了以后,孩子的动手能力变强了,也爱动脑筋了,经常在家帮我安装一些生活中小电气之类的小物件.自己还特别有成就感,所以要让兴趣变成自己的特长爱好.
小学对学习的要求更高,需要家长配合老师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培养孩子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各种任务的能力.这些方面都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做好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所以,我想说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互相成的,互为一体的,只有这样,家校共育,受益的是孩子!
孩子转眼已入小学两个多月了,感觉也很快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孩子也很开心快乐,同时也付出了努力,在这里妈妈为你的成长而欣喜,同时,也和你一样,对辛勤教育你的老师们,心怀感恩!"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期待每个孩子都能健康优秀成长!
《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观后感
一年级11班 杨骐泽家长
在观看了视频《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后,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这部视频以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为主题,通过讲述小学生的特点和应对策略,引发了我深思。小学儿童的天真与纯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怀有热情与期待。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勇于尝试新的事物,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小学儿童的天性使他们成为了学习的天然优势,他们能够快速地吸收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视频展现了小学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特点 。他们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孩子们的心理发展趋于完善,语言从口头向书面发展、建立人际关系等特点。这些给小学儿童的特点,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的生活。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小学与幼小衔接的区别与联系。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是小学儿童顺利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步骤。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小学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减少他们面临的困惑和挑战。电影中也展示了一些幼小衔接和小学的区别。比如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社会要求不同,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幼小衔接与小学有效衔接的策略让我深思。
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为小学儿童建立一个良好的过渡环境。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他们应该培养小学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关心他们的困惑和挑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观看《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我深刻认识到了小学儿童的特点和有效应对策略。我们需要为小学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过渡环境,帮助他们适应小学生活,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加强对小学儿童特点的了解和理解,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打造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与幼儿教育》的观后感
一年级11班 徐崇盛家长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已两月余,各方面良好的改变离不开老师们平时的辛勤教育,在此予以老师们最衷心的感谢!一年级对于孩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尤其孩子身份的转变:
首先,心理发展趋于完善,孩子的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往有意性、目的性发展,比如孩子注意力可以逐渐的集中到课堂;孩子课堂持续注意的时间不断延长;有意识记能力增加了,比平时在家里给孩子强迫记忆更有优势;通过老师课堂不断讲解使孩子思维得以加强。
其次,孩子的语言在规范性上得到了增强。
第三,孩子在情绪上从易变逐渐趋于稳定。上述这所有改变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针对目前我孩子来说,目前的不足仍需努力的是:自我调节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老师的帮助下,希望并激励我们家长最大限度的努力和配合。另外对于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在学习环境上、教材自主性、教学方法、生活作息等有所不同,所以更需要我们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也更考验我们家长的担当和责任。激发孩子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通过今天的学习,更是让我学习到不光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还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同学交往,并且对于孩子的点滴改变,学会给予表扬鼓励,要爱和严相结合。
观《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课件有感
一年级12班 杨开茗家长
时光飞逝,转眼间孩子进入小学生活已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也正式的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但是作为家长来说这段时间我是既兴奋又期待 ,但又很担心和迷茫,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作为家长我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对于这些问题我都是很迷茫常常问身边的朋友或在网络上查询资料,但是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以至于我也经常走弯路,这次学校组织《家长学校教材》课题讲解,针对家长的角度剖析如何引导孩子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如何引导孩子的成长,让我有了更明确的想法和方向,具体感受如下:
一、家长心里定位必须准确了解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不应该把成绩看在第一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和改善提升学习的方法,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压力,不如主动的让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严格和紧密,因此要树立好严格的时间观念,作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事不拖拉。指导好孩子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并坚持做完,并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让他自由规划。除了学习之外,并教会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生活能力,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身为家里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为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责任,多鼓励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积极向上的观念。
三、培养孩子与他人交往能力。鼓励孩子大胆与人交往的,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并加以学习,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能够妥善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小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辨别是非对错。四、培养孩子学习能力 好的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单单只依靠老师们去教导培养,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监督,俗话说的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更应该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一二年级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这个时间应该多陪伴孩子读一些故事书、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用游戏学习相结合的模式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于孩子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不过对于孩子这两个月多月在学校的表现,我更加有信心,因为锦台小学的教学理念我特别认可与欣赏“多样化”给了不同孩子展现与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在加上有优秀负责的班主任都老师和其他教导老师的带领下,我相信家校联合一定会培养出来更多优秀合格的小学生!
做一名合格的“护苗专家”
一年13班 王浠萌家长
通过王老师细心制作的课件,对如何对待“幼苗”,并能够让“幼苗”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健康快乐成长,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幼儿园懵懂的童年生活,步入到正规严肃的学校环境,这一段时光,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家长的一次学习历程。家长带领孩子一起遵守新的作息,坚持培养作业完成习惯,制定每天的固定任务,摸索合理的奖惩措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身份转换。日常学习中,对于每天的作业和打卡任务,要确保优先级,并在合理的游乐时间后,做到每日的阅读学习。在这其中,家长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时间,放下手机,与孩子一起做书本的低头族,为孩子做好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表率。
身体健康是保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每周的适当体育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球类运动、轮滑等兴趣爱好都能将简单枯燥的体育运动转化成孩子喜欢的方式,既能锻炼孩子的专注能力,又能健身健体,增强免疫力。
人是社会动物,要学会处理各种关系。孩子们从之前的小集体,融入大的集体,是需要一定的心理辅导;适当带孩子参与朋友聚会,让其接触更多的陌生环境,增加对社会和人际交往的接触,感受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带来的快乐;减少陌生环境带来的不适,加快融入集体。
学习是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分数的表现。分数只是孩子这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的结论,在一年级的阶段,更重要的是过程的习惯养成状态。要注重每一天的过程,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自觉的学习习惯,才是为未来打好基础的基石。
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重要使命,更是家长的天然义务。孩子的学习成长离不开双方紧密配合。课后的巩固与延展,广泛的阅读与兴趣爱好培养,合理的饮食与运动,都是需要家长认真对待,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不仅需要养分,也需要风雨,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风雨更多的是遇到困难的坚强和不退缩。
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对学习任务的完成要不折不扣,对孩子每一次的犯错严肃对待,对完成困难任务时的鼓励和督促。精神和身体一样健康强壮,方能走得长,走得远。感谢广利街学校的内容分享,家校联合,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未来!
《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家长课堂观后感
一年十四班 孟熙雯家长
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家长,我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着无比的关注和期待。观看了家长课堂《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这让我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课程中提到的“小学儿童的特点”让我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小学儿童正处于一个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同时,他们也正在形成自己的个性和习惯,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课程中强调的“幼小衔接”问题也让我深感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在孩子进入小学前帮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心理准备方面,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让他们对于小学的生活和学习充满期待和信心。技能准备方面,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观看课程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等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教育孩子,也可以让我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建立更为亲密的亲子关系。
总的来说,《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家长课堂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示。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帮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通过观看课程,我不仅了解了小学儿童的特点和教育方法,也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技巧和策略。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于我未来的教育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最后,我要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家长课堂机会。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教育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我也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与学校和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小学儿童特点与“幼小衔接”观后感
一年15班 田淞元家长
“幼小衔接”这一词,从前觉得离我还挺遥远的,一眨眼就到了田淞元准备上小学的时间了。广利街小学在孩子入学仪式上花了很多的心思,当孩子们穿上汉服,穿过启智门,有着浓浓的仪式感,口号一喊,小笔一挥,朱砂痣一点感觉到自己要长大了;当老师拿起毛笔给田淞元额头点朱砂时,我不禁感慨:长大了,不再是黏人虫了,心里尽是开心,又是失落。
“幼小衔接”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应该学习的东西,而是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进、会提问、能交流,有进入小学心理上、习惯上、情感上的准备,并掌握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就达到了就读小学的基本条件。通过观看王静老师的视频授课我感触颇深。孩子在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过程做的不好,在孩子入学后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护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我们知道小学一年级对于家长、老师还有孩子们来说都是很难的,那么如何让孩子能够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放平心态,不焦虑,用心陪伴,相信孩子能顺利平稳度过。现在的孩子不论学习还是生活,各种条件尽是优越,必然挫败感承受力也弱一些,希望家长孩子在配合老师的工作下,能让孩子打好扎实基础,做最好自己,以爱护航,快乐而坚定地成长,不负使命!不负童年!
家校携手
图片:一年级各班班主任
文字:聂琳
审核:贺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