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四野老兵,原大余县武装部部长于振鹏的革命往昔

我本善良
创建于2023-11-23
阅读 21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于振鹏万香莲夫妇


于振鹏,1927年1月出生于原热河省建平县大哈道(现内蒙古自治区敖汗旗)一贫农家庭。194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武装部股长、科长,副部长,部长,县委常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等职,1981年离职休养。2001年6月3日去世,享年75岁。

于振鹏工作简历: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在一十九旅四十九团一营三连任战士。

1948年4月至1949年3月在三十一师四二团一营二连任班长。

1949年4月至10月在48军补充师连任排长。

1949年11月至1950年7月在江西省崇义县大队一连任连长。

1950年8月至1952年9月在江西南康县凤岗、潭口两区任人武部部长。1953年在江西石城县人武部任军事股长。1957年在上犹县人武部任军事科长。1960年在于都县人武部任副部长。

1965年在江西省大余县人武部任部长(正团职),1968年4月至1975年12月任县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6月至1971年1月任县委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1月至1975年8月任县委副书记。1981年7月离职休养。

▲前排左起:郭宏陈(时任县革委会副主任) 李鑫(时任县人武部政委) 谢邦文(时任县委书记) 于振鹏(时任县人武部部长) 陈泽理(时任县委副书记) 罗香华(时任县委副书记)。后排左起:肖承命(时任县革委会副主任) 钟定美(时任县委组织部长) 刘殿珍(时任县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 卓正全(时任县革委会办公室主任) 刘述保(时任县委宣传部长) 谢禹伟(时任革委会副主任)。

11月中旬,善良在于振鹏外孙小曹的带领下,来到了于振鹏长子于兵家里,认真倾听了于兵讲述父亲于振鹏的革命点滴记忆,现摘抄下几件难忘的事,以飨读者。

于兵说道: 我父亲出生当年正值直奉大战,不断的炮火让奶奶在惊吓中去世,家里还有两个哥哥爷爷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父亲8、9岁时爷爷去世,三兄弟顿时成为孤儿。至此父亲在兄嫂的照顾下,独自一人到地主家放牛羊谋生养活自己。

其实我父亲是两次参加解放军,为什么这么说呢?父亲第一次参军是在1945年,具体哪天也记不清了,在地主家里放牛羊的他成天吃不饱也穿不暖,虽然有大哥大嫂照顾着,但心想着还不如当兵能够在部队吃饱饭。当时他已跟随路过的民主联军一支部队离家十几里路了,是大哥追来找到首长死活不让去而被迫返回。

第二次参军是在1946年,当时父亲给地主家放羊,某天晚上把羊赶回来时,地主发现少了一头羊。地主一怒之下给了父亲一顿鞭子并且责令找回,不然有“好果子”吃。父亲没办法,约了另外五名同伴去找羊,结果找了数晚上终于找回。可能有许多读者会疑惑,找头羊还这么费劲吗?我的家乡是现在靠近呼伦贝尔草原,属于内蒙赤峰的地界,那里一望无际的草原边缘,想要在这茫茫的草原上找到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羊是找到了,可是几个伙伴也累坏了,干粮也没有了,情急之下,父亲心一横,就把这头羊给宰了分给小伙伴带回家吃。地主知道后暴跳如雷准备找几个分食了羊的伙伴算账。得知消息后,六个人一合计,干脆就跑吧。

那段时间,国共两党正在东北战场上摩拳擦掌准备开战,夜里有支部队从村庄经过,六个人也就跟随着部队义无反顾的走了。待天亮之后他们找到首长说来当兵,结果这支部队是解放军,于是就这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如果当天夜里是国民党的部队,那人生轨迹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我父亲参军之后多次负伤,最重的一次还是当时在第一次攻打隆化时,差点把命都留在那里。很多人知道隆化就是因为董存瑞炸碉堡的英雄事迹,但那是第二次攻打隆化的事。

▲电影《董存瑞》剧照

父亲第一次攻打隆化是在1947年,就是那一次他身负重伤。父亲说,那次攻打隆化县城,眼看就要打进县城了,但是忽略了隆化县城四周是盆地的地形,刚开始没有抢占四周制高点,加上当时解放军没有重武器,炮火支援不到位。父亲跟随部队进攻隆化县城,在一间民房准备突进时,结果一发炮弹过来,将父亲炸昏了过去,等醒来时,看到部队都已经撤出了县城。自己腿部鲜血直流,原来炮弹竟然将臀部与大腿部炸伤。

因为当时父亲晕了过去,部队的战友都以为他牺牲了,加上国民党军疯狂的反扑,情况紧急没办法只能先撤离。父亲醒来后自己动弹不得,眼见将要“交代”在隆化县城了,这时有两个农民进了这间房,看样子是这房的主人,估计想来收拾东西,父亲恳求他们将自己带回部队。两个农民犹豫了一下,父亲说帮自己到达部队后,部队有奖励的,并且还将自己身旁一床缴获国民党军的美式军毯给了两个人。于是这两个农民拆下了门板做成担架,将父亲抬出县城朝解放军撤退的方向追赶去。

两个人追了一天一夜,也累得够呛,肚子也饿得不行了,只能走到路边一农民家里讨要点吃的。那户农民以为抬的国民党军人,回答说没有吃的了。后来父亲说自己是解放军,那户农民才从家里翻出点洋芋煮给了三个人填饱肚子。

就这样,两个农民将父亲抬回了部队,父亲也被送进了医院,临走时父亲将自己省下的津贴(几个大洋)送给了两位农民,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解放东北纪念章

▲华北解放纪念章

▲解放华中纪念章

▲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

▲荣获解放奖章

▲1988年荣获胜利功勋荣誉章

父亲另一次受伤,是在黑山阻击战,那是国共两党在辽沈战役当中最重要决战之一,父亲此时担任班长,在那场战役当中再次负伤,因此体内留下弹片直到去世。

那时候,部队为了阻击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而布下防线,而廖耀湘为了不被解放军“包饺子”全歼,集中所有的炮火朝着解放军的防线展开疯狂的进攻。父亲所在的部队最后与国民党军拼刺刀,当时一个国民党兵冲着刺刀朝父亲扑过来,这个国民党士兵身材高大,一刺刀就将父亲的军帽挑落,并且在父亲的头部留下深深的刀印,父亲当即鲜血直流,此时父亲因摔倒在地,反而依靠灵活的躲避在地上一滚之后用刺刀刺中了对方将其击毙。至此,父亲的头部永远留下了刀疤。

经过简单包扎后,父亲重新上了战场投入战斗,结果大腿中枪了,子弹打入了腿部后散开了弹片而无法手术取出,直到父亲去世遗体火化后,这弹片才被清理出来。这伤痛伴随了父亲一生,每逢阴雨天气腿部都会酸痛不已。

当时父亲在后方医院治病时,在住院时意外遇到了当初一起去当兵的小伙伴,姓张姓李的两个小伙伴同在另一个连队,三人在医院相见后聊起时才知道,另外三名小伙伴都相继在其他战役中牺牲了。父亲与两人聊到,等战争胜利结束后,就一起回家种地,过小日子。

在养伤过程中,这两个小伙伴本来是要提前一天出院投入战斗,但是为了等父亲,两个人就推迟了一天。就在三人一同出院的当天上午,另外两人所在的连队被安排在第一梯队需立即进入阵地防御,于是他们两个人就跟随连队进入阵地。等父亲出院之后与自己所在的连队前往阻击战阵地换防,当父亲遇到两位小伙伴所在连队的连长时问起两个人情况怎么样了,连长回答:他们两个在战斗中不幸被国民党军的炮弹击中,连尸首都找不到了!听到这个消息的父亲顿时泪如雨下,分开不到半天的小伙伴就倒在了残酷的战场上!

父亲跟自己讲到这里时,心里也是很悲痛,一起从老家出来的六个人,只剩下父亲一个人。许多年之后我跟随父亲回到了老家,听到父亲回来之后,姓李与姓张的小伙伴亲人跑过来跪在父亲这里求父亲证明自己的亲人不是失踪而是牺牲在了战场上。父亲听到之后,连忙扶起他们,并且马上陪同他们到了当地旗民政部门,亲自写了证明,让这两家人享受到了烈属的待遇。

80年代末,父亲接到一封从辽宁丹东市五交化公司寄过来的信件,是牺牲了的其中一位小伙伴的妹妹寄来的,信中主要询问她哥哥当年牺牲后安葬的地方地名,他们后人想前往祭奠。父亲在回信中写到当年的战场炮火连天,阵地随时转移,牺牲的战友大都就地掩埋,年代久远已记不清楚地名了,父亲最后在回信中写了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神州永远祭英灵!心中怀念即是了。”我们当时看了回信后心中都肃然,对革命战争年代为国牺牲的烈士们心里充满了尊重!

父亲后来随部队一路征战,南下到了江西赣州后,这时所在的48军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就地组建新的赣州军区,一部分就前往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父亲被留在了当地,参与了崇义县的剿匪。之后陆续在赣南多个县的武装部工作,最终来到了大余之后,就没有再离开大余了。

▲1957年5月在江西军官学校学习的成绩表

▲1960年5月10日由原福州军区颁发的任命书。

▲1961年5月在南昌步兵学校的毕业证

于兵又说起另外一件印象深刻的事,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刚刚从部队退役回来于兵还没有被分配工作,有一天,赣州军分区在崇义县组织十八县市的武装部长开会,父亲特意带上了自己去。当时在崇义武装部食堂吃饭时,有一位老人家跑进来跪在父亲面前,请父亲为自己证明。

后来从父亲这里才得这位老人家的详细情况,原来这位老人家是崇义籍的老战士,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瑞金苏维埃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后来到达陕北,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是原359旅王震部队的一位营长。1946年王震、王首道部奉中央军委命令南下,与在粤赣边境的东江纵队汇合,这位老战士在到达崇义地界之后,跟部队的领导请了一下假,说多年没有回过家乡,现在到了家门口,想回家看看。部队领导于是准了一天假给他,并让他回家之后迅速回归找到部队。

这位老战士回家之后见到过亲人,因为太久没有相见,结果耽误了几天,而王震与王首道部却没有与东江纵队汇合而是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转移。就这样,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位老战士没办法找到原部队,而为了躲避国民党军的追捕,只能流落到崇义的深山里躲藏过日子。

解放之后,这位老战士重新在当地政府想寻找到自己的部队,当地政府将他转到了正在崇义剿匪的父亲所部,父亲向上级汇报经同意后,将他安排在了连队工作。后来随同父亲所在连队转到地方。

但是之后的三反五反与十年运动,老战士因为这一段脱离组织的经历,无法找到证明人,结果他不能自圆其说被开除了党籍与军籍,甚至一度还蹲了大牢。在走出监狱之后,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父亲来了崇义,于是想请父亲写个证明,证明自己曾经的革命经历,想恢复自己的党籍与军籍。

父亲那时跟老战士说,我也只证明你曾经在我连队工作过,之前你在什么部队工作过,你只能找到自己原部队的老首长来证明。

父亲在回忆起此事的时候也说了:有的时候,人的一个决定往往会改变自己一辈子,如果这位老战士不请这一天假回家的话,或许他会成为将领。就像我自己走向革命道路一般,如果不是因为与地主的抗争而坚定参军的信念,并且加入的是解放军,或许自己一辈子就是农民。

▲原赣南军分区与地方武装部领导合影

▲原大余县武装部工作人员合影

▲与战友一起合影

父亲从小对我们几兄弟都很严格,并且很少看战争电影,因为他亲身经历过战争,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电影与真实的战争是有区别的。并且父亲很少跟我们讲他的战斗往事,偶尔会跟我提起,只因我是长子,像我的两个弟弟很少有机会听到他亲言的点滴。

父亲与战友的感情很深,毕竟从白山黑水的东北到四季分明的江南,一路征战过来,能够活下来并且还在一起工作的,少之甚少。有时候父亲也提起当年自己在隆化受伤的那次战斗,当时部队就有一个高级指挥员被炮弹当场炸死,只有28岁却已经是师团级干部就这样牺牲了,这也让父亲提起时眼眶里充满泪痕。

▲父亲战友,原崇义县武装部部长王子平夫妇合影

父亲去世这么多年,我也很少跟别人谈起父亲的往事,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真正的军人,尽管他个子不高,但依旧是那么的伟岸。他在革命战争年代数次负伤而没有牺牲在战场上,从死人堆里又爬回来,并且走上领导岗位,他自己说已经实属幸运。在十年运动时期,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几次想要把父亲揪出来斗,但是看到父亲一脸正气,同时头部留下的刀疤与腿部的枪疤,都异口同声说父亲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军人,而对父亲充满了敬佩。不管是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是以身作则,所以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哪怕是他来到大余县工作后,作为县油罗口水库的建设总指挥时,都与群众打成一片,部队的纪律作风与执行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于振鹏在建设油罗口水库时与群众一起。

父亲在1981年离职休养,革命战争年代留给他的伤痕折磨着他的身体,但他从没有向组织提过高的要求。更多的时候,他读书看报,默默地关心着县里的每一项工作,彰显了一位老干部的高尚情操。

▲于振鹏的离休证

▲江西省委颁发的金质纪念章

于兵最后说道:我母亲是江西南昌人,1938年出生,那时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又多,被带给南昌市三眼井一辜姓人家收养。父亲在崇义工作时被组织派到了南昌学习,经别人介绍与母亲相识后结婚。母亲于是就来到了赣州,在跟随父亲调到大余之后相继在县邮电局、电影公司等地方工作,父亲去世不到几个月,母亲也去世了。或许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在天同为比翼鸟,在地共为连理枝。

▲于振鹏万香莲夫妇的合影

▲于振鹏万香莲全家福

▲于振鹏万香莲夫妇与孙辈合影

父亲在弥留之际,嘴里还是念叨着当初从家乡一同出来参军的其余五个小伙伴们,说自己就要归队与他们相见了!心里一直对这五个小伙伴充满着思念之情!

如今父母亲已经去世了多年,每当想起他们时,就会觉得父亲只是四野部队里的一颗沙砾,在将星云集的四野百万大军里,父亲的事迹微不足道!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家族来说,父亲又是那么伟岸,在共和国鲜艳的红旗里,父亲用自己的鲜血与忠诚,书写了一名普通军人最壮丽的人生!我与家人将永远怀念他!

结束语: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善良通过于兵老哥的口述,记录下了于振鹏老部长革命生涯的几个瞬间,通过这几件小事,折射出一位老革命战士光辉的一生,尽管于振鹏部长去世多年,但是四野将士的英雄事迹,依然是闪耀在历史的长河里,正是有了当年他们奋不顾身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如今安稳的生活。善良衷心祝愿于兵与家人健康快乐,幸福吉祥!

延伸阅读:

于振鹏同志追悼会生平简介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党员、军队离休老干部,原中共大余县委常委、副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省大余县人民武装部党委书记、部长于振鹏同志(正团职),因病医治无效,于二00一年六月三日凌晨三点五十分逝世,享年75岁。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他,缅怀他的光辉一生。

    于振鹏同志是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任劳任怨。他的逝世,全县人民感到十分悲痛,

    于振鹏同志,1927年1月出生于原热河省建平县大哈道(现内蒙古敖汗旗);194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在一十九旅四十九团一营三连任战士;1948年4月至1949年3月在三十一师四二四团一营二连任班长;1949年4月至10月在48军补充师四连任排长;1949年11月至1950年7月在江西省崇义县大队一连任连长;1950年8月至1952年9月在江西省南康县风岗、潭口两区任人武部部长;1953年在江西省石城县人武部任军事股长;1957年在上犹县人民武装部任军事科长;1960年在江西省于都县人武部任副部长;1965年在江西省大余县人武部任部长(正团职);1981年7月离职休养。

    于振鹏同志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平时期,都保持和发扬了一个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4月、1947年9月、1948年5月,他先后三次投身于解放东北隆化和东北义县的激烈战斗之中,左右腿都受了弹伤。解放后,先后荣获解放奖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奖章各一枚。在参与地方工作,尤其是在大余工作期间,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他戎马一生,英勇善战,旗帜鲜明,对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平易近人,团结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谦虚谨慎,特别是离休后,仍然十分关心党和国家的军队和国防建设事业,关心地方经济建设,不愧为一个好干部。

    于振鹏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工作的一生,光荣而又平凡的一生,也是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现在,于振鹏同志离开了我们,我们党失去了一个好党员,好干部,我们感到非常悲痛!

    我们沉痛地悼念于振鹏同志,就是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毕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革命信念。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身体力行“三个代表”,脚踏实地当好人民公仆。

    学习他勤勤恳恳,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像他那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军队地方建设,为大余的改革和发展,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勤政为民,甘当“孺子牛”,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他始终保持和发扬革命军人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高尚品质。像他那样,对同志平易近人,满腔热情,对工作一丝不苟,雷厉风行,为党、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

    学习他一身正气,廉洁奉公的革命情操。像他那样,一身正气,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正确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于振鹏同志与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以他的优良作风为榜样,以他的高尚品德为楷模,同心同德,努力工作,为实施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六路并进”的经济发展战略,为老百姓的富裕和幸福,为大余的经济腾飞和两个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于振鹏同志安息吧!

于振鹏同志治丧小组

二00一年六月七日

以上资料除署名的图片之外由于兵及其家人提供

文章记录与撰写:我本善良

01:13
阅读 2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