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是学习,是一种积淀;
研修是旅程,是一段风景;
研修是洗礼,是一次净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课程发展理念,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11月23日,镇江新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干部业务能力提升专题研训活动拉开序幕。全区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近五十名中小学教学管理干部齐聚江苏苏州,开启了一段为期三天的培训研修之旅。
会场外,初冬微凉,镇江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有序组织学员报到;会场内,学员们充满期待,期待学习前沿的教研理念,期待触摸先进的教研方式,期待掌握有效的教研手段,真正落实“双减”,赋能新课堂。
专家引领扬帆起 赋能提质正当时
一、 组内磨课
23号下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教师、江苏省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大学兼职教师、硕士生导师缪徐教授为学员们带来首场讲座——《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的基本建设及磨课途径》,他的讲座围绕“备课组如何建设”“好课如何打磨”两个方面进行。
在第一部分“教研组的建设路径”中,他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明确教研的主要目的”以及“抓好备课的几个方面”四个方面,倡导教研组、备课组合作共赢、不断进取,开展真实的教研。在第二部分“教研组的磨课策略”中,缪特通过一个个丰富生动的事例,娓娓道来,阐明了磨课的过程就是提高专业素养的过程,通过磨课磨掉落后的教学观念,磨掉陈旧的教学方式,磨出精彩的教学人生。
二、校本研修
24日下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徐伯钧教授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为全体学员带来第二场讲座——《校本研修:本质、类别及方法举隅》。
徐教授从校本研修的本质追求、现状描述、类别构成及实践探索等方面,分析了学校提升校本研修组织实施水平的策略,以及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列举了很多贴合一线教师实际的极具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他的深度剖析,令学员们更清晰了自身课程价值的传播者、课堂教学的示范者、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教育科研的引领者、教师培训的实施者和学科团队的建设者的身份认同。
三、作业管理
25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陈建华教授围绕“中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的主题,为学员带来一场题为《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作业设计 》的讲座。
陈教授从“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中小学作业改革,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作业观,准确理解作业的内涵”、“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使作业形式多样化”以及“重新认识作业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作业的正功能”三个纬度深度剖析了作业设计,引发了学员对新课程背景下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可行性及重要性的深层次思考。
名校访学拓视野 先进理念沁人心
24日上午,培训班的学员分别走访了苏州当地两所名校。小学组学员来到了苏州实验小学考察学习。这所学校创办于1905年,是中国近代建立较早的实施现代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示范实验小学。百余年来,学校孕育出了包括世界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胡绳以及十几位两院院士和政界、商界知名人士在内的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该校领导带领大家参观了校园,走进了校史馆、劳动基地、图书馆等场所,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史、办学规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学校的整体楼道文化设计和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教室设计处处彰显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孩子们可以在缂丝教室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精妙,在评弹教室感受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在创客教室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在参观过程中,学员们深深感受到了百年老校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叹这里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活泼地”和“快乐乡”。
中学组的学员来到了苏州第十六中学。该校位于姑苏古城内,有着120余年办学史,是一所底蕴深厚、办学质量过硬的初中名校。元和县衙的古建筑群落,吴地文化浓郁的课程中心,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百十名校的书香韵味,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每一位学员。
参观完校园后,该校领导详细的向学员们介绍了十六中的文化及他们学校如何在专家们的指导下,立足学校校训构建学校“英华课程”的经过,这种来自一线的实践经验,让所有学员对课程建设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参观之余,两所学校的师生还为学员各自呈现了几节精彩的展示课,并为大家带来两场微讲座。两所学校,不同的历史底蕴,不同的课程特色,给了到访学员不同的精神体验,但不同之处又凸显着教育的同一目标: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用文化来育人,用课程来丰盈每个个体的生命未来。
勤学研思悟真谛 交流互鉴促发展
聆听、观摩、讨论、反思、交流、展示,让培训活动紧张有序。学员且听且看,且研且思,且悟且行,真正体现了研训的意义。
一、笔记分享
培训过程中,学员们静心聆听着,认真记录着,积极思索着……一字一句写下来,就能进到心里,也一定会内化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交流互动
集中学习之余,学员们还进行了深度的研讨交流。大家聚在一起分享听课感悟,同时也提出了问题和困惑,在一个个富有思辨交锋的问答中,学员们得到了启发,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心得体会
学习交流带来的思维碰撞,不仅拓宽了学员的思路,还促使大家深入思考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寻找创新方法和策略。
为期两天半的培训收获满满。特级教师缪徐关于备课组建设及磨课途径的讲座引发我深入的思考。一所学校,大环境是浓厚的校园文化,小环境则是先进科学健康的备课组。备课组是学校教科研的魂之所在,占位的高度,目标的远度,方案的宽度,思考的深度决定了备课组有序优质的发展。组长是教研文化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和谐氛围的营造者,教学模式的倡导者和总结者;组员是育人文化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教学模式的补充者和实践者。备课组建设我们一直在路上,愿我们有备而来,集思而去。
徐伯钧教授关于校本研修的话题也让我产生共鸣。校本培训基于学校,融入学校,为了学校。校本培训必须涉及到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本领等诸多领域。要真正满足教师成长的需要,开展丰富的研修活动,为教师成长为反思型,研究型,专业型的人才提供丰沃的土壤。备课组建设,校本研修这些值得去的地方永远没有捷径。
镇江市大港中心小学 王晓红
今天认真聆听了缪教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从他的娓娓道来中,我感受到了“大先生”的情怀,我明白了我们的课堂既要有知识、有思维,更要有温度。
要想上好一节课,磨课必不可少。磨课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
镇江市石桥中心小学 贾瑞芳
缪老师是化学教师,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他既有理科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具有文化气息。收获有三:一备课组教研内容既要有常规工作的安排,更要有对重难点及热点的聚焦研讨;集备过程要有互动性 ;二从他讲磨课的几个方面,学习到要上好一堂课就像写好一首歌一样,既要有新型理念引领,清晰的逻辑关系,活动设计指向目标达成,细节追求精益求精;三,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做,还要思考并及时提炼表达,才能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镇江市伯先中学 赵妍珊
缪教授通过自身的教学经历,为我们展示了他是如何从一颗葡萄籽成长成一串串甜美葡萄的历程。《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经典歌曲为何一直流传,就是它的立意高,明暗线能相辅相成,这首曲子的选择,也恰好与缪教授的个人成长形成巧妙的契合。缪教授先期的个人努力助其成为特级教师,后期孜孜不倦的团队打造,在成人之美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教育主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实现无论何种成长都是一种主动地由内向外的运动。他的双色笔不仅促使他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教学篇章,也让他的学生观、教学观、目标观与时俱进,让他在别人退休闲暇之际还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因为实践与超越就是延缓缪教授衰退的最佳良方,因为他的内心一直有根藤儿在心头绕。
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徐芝芳
苏州实验小学校可不小,它的历史底蕴深厚,名家辈出。走进实小每个场馆,我们在感叹它现代科技感十足的同时,又被它超前的历史眼光所折服。它无愧于“实验”二字,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它都挺身而出,率先尝试,一代一代的校方管理人员始终坚持实践与创新,将孩子的成长研究作为学校的世代课题进行传承。实小校徽的解读让我心头一动,校徽上的紫藤代表的是一种生生不息和坚毅不屈,它是实验小学一种文化象征,是刻在实小基因里的DNA。漫步在实验小学图书馆,看着从图书中生长起来的“紫藤”,我思绪万千;看着报告厅青年才俊的课堂演绎与理念阐述,我心悦诚服,百年实验小学为什么能够把“实验”精神文化传承的很好,是因为它有一批批睿智有为的校长能进行代代相传,是因为代代实验人秉承着虽改革样态各样,但文化始终保持一致的传统,一代代实验人,就如同那一根根紫藤,一路攀岩而上,而长长的蔓儿在却一直能在心头缠绕。
镇江新区平昌小学 张秀颀
今天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缪徐老师关于磨课的讲座,受益匪浅。磨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关于如何磨课,缪老师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
1.目标要明。缪老师认为,一节好课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目标要直指核心素养,还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苏州十六中一节语文示范课《猫》,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整堂课教师围绕“我”的过失是什么,只探究了一个问题“主题”是什么,让人印象深刻。
2.立意要高。教师上课就像写文章,立意一定要高。缪老师以《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为例娓娓道来,他说这首歌之所以经久不衰传唱几十年,就是因为它把主人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和思念爱人的情感很好地融为了一体。
3.方法要对。关于如何磨课?缪老师也有独特的看法,他说几轮磨课的教案都是宝贝,要很好地保留下来,尤其是那些修改的痕迹、评课的意见和当时的感悟,他还主张把磨课的过程写成文章发表,他说好的论文都从实践中来,不是闭门造车。
4.模式要新。关于如何上课?缪老师认为苏州市“瘦、皱、漏、透”的教学模式值得提倡,他认为课堂教学要紧扣目标,把握内容之“瘦”,关注课堂活动,把握节奏之“皱”,还要给学生留白,体现空间之“漏”,吃透课标、教材,把握学情之“透”。
镇江科技新城实验学校 孙国平
听缪徐老师《教研组如何开展内磨课》有感:一、课犹兵,意犹帅也。如果一堂课不是立足于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就像没有将帅的乌合之众,再热闹也不能成大气。所以,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磨立意,体现新型理念。二、美丽的珍珠,如果没有针线的牵引,散乱易失,也不能成人之美。所以,一堂好课应该有一条主线,前后贯穿,逻辑严密。三、一堂好课在确立了大框架后,还得磨细节。语言要精炼,板书要清晰,课件要简约,导入要巧妙,过渡要自然,结语要升华等等,细致入微方达极致。
镇江市伯先中学 胡芬芳
23日下午,缪徐教授为我们呈现了一份精美的大餐。他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让大家叹为观止。为我们今后的教研组建设提供了实操性很强的理论指导。他提出,抓好学校备课的几个关键问题:1、问题的聚焦性。2、过程的互动性。3、设计的生成性。4、痕迹的呈现性。他还指出,教研组的几个重要磨课方略:1、磨立意,体现新型理念;2、磨主线,理清逻辑关系;3、磨活动,落实教学目标的趣味性和多向性;4、磨细节,追求教学精致。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说,化学教师既要有理科思维,又要有人文情怀。我也第一次听说,课件是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辅助手段,而板书是终结性呈现手段,进而两者要相得益彰。
24日下午,江苏师训中心徐所长的报告深入浅出地为我们揭开了校本研修的问题之源。而现实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去探索,进而研究出校本研修的本质,那就是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成长过程。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们更加感觉到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所肩负的责任和担当。这也将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自我,调整心态,负重前行!让我们新区教研这颗鸡蛋真正实现由内而外,焕发生命!
镇江市大路实验学 马伟辉
本次培训,受益良多。对于学校教学管理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备课组建设,是学校质量的坚实基础,教研组建设如同孵化器,需要营造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规范实效的学校管理。这样上下一条心,就能实现个人与学校由内向外求发展,并实现不同层次与角度的新突破。
对于校本研修,西游记版的解说,正本清源,理清了校本教研的概念,明确了本质:解决问题,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需求。基于建设组建设视角,沿波溯源,理顺了校本教研的内容,特别是三问三评三比让校本教研富有烟火味人情味。非常态校本教研的五变,并非非另辟蹊径而是深刻感受到了教育智慧……
每位教授独特磁性的声线,花样独立的案例,独到睿智的见解,让培训在愉快中度过。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前辈谈教育家精神: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每位教授都是这样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受益匪浅并积极实践,为新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镇江市姚桥中心小学 王静
结业仪式由镇江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竹平主持,他指出,本次培训是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备课组建设与管理专题培训,各校要以备课组建设与管理为抓手,立好制度,选好组长,夯实过程,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赵德胜主任对本次培训进行总结发言,他希望全体学员加强工作韧劲,强化服务意识,继续深入探究备课组建设与管理的模式,进一步强化教研工作,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本次培训是一次智慧的交锋、思想的升华、心灵的洗礼。为期三天的研修活动圆满结束,各位学员收获颇丰。作为管理干部,进阶抵达的高度、协同共生的程度,也将决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行进速度。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学习是最美的遇见,
成长是最好的风景。
一群人,一件事,
我们心怀对教育的敬畏,
带着对知识的虔诚,
继续大踏步走在研修之路上,
蓄力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