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课堂,思教育”课堂观察之一

辉县市第一民族学校
创建于2022-10-09
阅读 68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走课堂 思教育”课堂观察之一

观察者/冯海青

时间:2022年9月29日上午第二节

地点:二(1)班

主题:《角的初步认识》(数学)

主讲:史文静

环节呈现:

1.导入新课

猜测图形,找寻共同特征,角的模糊认识;揭晓答案,明确角的概念: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

亮点: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完整、准确的表达,是好习惯。

2.学习巩固

游戏活动:判断是不是角,辨实物认识角,生活中的角……

亮点:滑滑梯角度的设计思考

动手画角:借助直尺

现象:部分学生画的不是一个角,而是图形(三角形或者其它),为什么?

动手做角:一根吸管变形记

亮点:角的大小(高矮)思考

3.总结收获

巩固所学;抛出问题,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课堂观察:课堂观察重在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汲取营养,寻觅不足,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从现象学角度,虽有其局限性,但透过现象找规律、看本质,与传统听评课亦有许多本质区别。我们做课堂观察课例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教师施教的忙碌与盲目,让课堂教学清晰而轻松。

本次解析从常见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入手,来看教与学的现象与效果。(粗糙等加工)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1.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了些什么?是怎样准备的?准备习惯如何?

✱各种自己喜欢的吸管,美食总是有诱惑力的,贴近生活的准备,准备就容易充足。

2.倾听:学生听课的时长及专注力怎样?听同学解答的习惯如何?听课时,有哪些辅助行为(如笔记、查阅、回应等)?人数?

✱本节课教师思路清晰,活动及游戏环节设计较多,提问覆盖面广,21人次,故课堂45分钟,多数学生神情专注;倾听同学解答的效果,与该学生表达的声音与清晰度有关,要多加训练,教师指导表达到位,很好;二年级学生尚不具备边听边记笔记的习惯,有待培养,教师要有明确指令,要及时让学生把重要的点记下来。

3.互动:师生、生生互动情况如何?如参与提问的人数、质量,参与讨论的人数,质量,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质量等?

✱动手画/做,生活思考等环节,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参与人数、质量高;教师提问能关注位置、面向全体,关注整个听课情况,故整个参与效果不错。

4.自主:学生能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的有多少?学困生情况?

✱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小学二年级学生自控力尚浅,还不能很好地进行自主性学习,需要教师引导,明确指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成的点,不断拓展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联系思考习惯。比如,钝角?摩擦力与未来物理学习等,高矮与大小表述的区别等。

5.达成: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预设有无达成,效果如何?

✱课堂内容密度适中,教师指导环环相扣,目标达成效果很好,但缺少适当的拓展与创新。要在数学思维与应用数学上适当做引导。要抓住生成性问题切入。这个考查教师的学科素养。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6.环节:教学环节是否围绕目标展开?是否面向全体?时间分配是否恰当?

✱教学重、难点安排合理。难点要敢于做大胆处理,比如“各种角的认识”,甚至“角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创新环节就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举措,要敢于在孩子大脑里栽种创新的想法。就好比陈景润的恩师沈老师,当年在他思想中栽种的“哥德巴赫猜想”。

7.呈示:思路是否清晰?语言、节奏是否准确恰当?板书与媒体呈现是否有效?

✱作为科学之基的数学学科,更要善于洞开孩子们的脑洞,要敢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滑滑梯设计角度思考”这一环节,就可作适度的拓展。亦可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生动的画面效果。

8.对话:提问的次数、类型、难度是否有效?预设与生成性问题把握情况如何?

✱本节课在提问次数、类型方面都很好,但在难度上不敢过多尝试,尤其是生成性问题,要敢于并善于激发思考。当然,鉴于课堂时间有限,点到为止。

9.指导:教师引导、指导环节是否自然、有效?

✱思想的触角好比蜗牛,是柔软且有弹性的。教师要敢于向深处、广处挖!认知内的,认知外的,要敢于尝试……

10.机智:创新点设计?来自教学情境中的现实生成性问题是否合理有效地解决?教学特色(语言、教态、技能、思想)?

✱创新常在生成,这是点燃优秀学生梦想的火把。是教学的高潮与亮点。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11.目标:预设的课堂学习目标是否清晰并达成?目标表达是否规范?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有新的目标生成?

✱本节课教学目标——角的初步认识,针对已有广阔视野的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一般,应该有一定的拓展与创新。

12.内容:教材处理是否合理?有无进行相关的增联、合并、删换等?有无拓展与创新内容?有无满足到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学内容的取舍很重要,与教师的目标设置、教学思路、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教师的学科素养都有关系。教师能否驾驭教材,有无科学的整合理念,教学机智如何,都是需要提升的点。

13.实施:预设(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方法与学习目标匹配度?有无体现学科特点?创设情境是否有效?

✱创设情境一环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情境,对达成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助力效果,当用点匠心。

而能否用恰当的方法来匹配教学内容目标的达成,则体现了教师的经验,杀猪杀屁股,各有其杀法,但针对的、反复的就是有效的。教学无定法,掌握是好法。

小学低年级段,从生活中、游戏中学习当然是最好的办法。本节课来自生活的部分就刚刚好。

14.评价:检测与评价方式是否到位且有效?过程性评价内容(问答、作业、表情等)有无关注并及时反馈?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巩固法,对于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很适用。本课当借鉴。

15.资源:预设了哪些资源(实物与模型、多媒体、文本、实验等)生成或拓展了哪些资源?(作业)

    ✱本节课用一根吸管玩儿出了花样,简单易操作,好。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16.思考: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如迁移、综合等)?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是否匹配?有无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如何抓住生成问题中的发挥点进行拓展与思考?

✱这是本节课所欠缺的,当深思。数学思维的培养正在于此。

17.民主:师生对话,参与情况,课堂气氛,师生行为等是否合理?

✱本节课活泼有序,动静结合,参与度好。再尝试深度参与一点点。

18.创新:设计创新,情境创新,资源利用创新,生成处理……

    ✱创新是思维的拔节,创新是智慧的衍生物,要因人因地因情因境取舍。

19.关爱: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特殊学生不是得到关注?

    ✱分层教学一直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懂孩子比赞美孩子重要,要善于在肯定中找到孩子的具体优势,不泛泛表扬,要抓住值得表扬的点,哪怕一点,去发挥。你就可能成就一个人。

20.特质:师生优势是否得到发挥?教学个性风格是否突显?

✱风格与个人性格有关,与经验智慧有关,与关爱孩子有关,不断积淀充实自己,不断砥砺磨炼自己,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你就是孩子心中最美的存在和回忆!

阅读 68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