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讨交流活动

水口山中心小学
创建于2023-11-23
阅读 3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研之美,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2023年11月23日清晨,水口山中心小学的语文课题小组全体成员来到了常宁市虎溪小学展开研讨交流活动。

课题组研究课

  本次研讨交流活动随着课题组主要成员樊代玲老师的研究课:四年级上册语文的《夏日绝句》拉开帷幕。

  樊老师以诗的作者简介到诗中的人物背景为切入点,带着孩子们走进《夏日绝句》。通过诵读、看释义、想象等多种方式,领略了西楚霸王项羽的“拔山盖世”和“破釜沉舟”;感受了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的事迹;思辨了后世的杜牧《题乌江亭》和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对于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两种不同的言论。整个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中称颂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豪气。孩子们积极思考,整堂课学生们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想象,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异彩纷呈……

诗,是有节奏的!

借注释,读人物,了解事件

孩子们说得真好!

发挥想象,我俩来演一演!

两校语文老师评课研讨交流

1.整节课都是让学生说,以学生为中心。

2.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学生学古诗的方法:借注释、发挥想象。

3.在微笑当中不断的鼓励、不断的启发,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把探照灯打在了后进生身上。

4.利用了另外两首诗的对比,通过讨论后有了自己的思考。思辨不在于结果,而是在于过程。一千个哈姆...平常的课堂在思辨性上打了折扣,真正的探究是在于孩子们的思考、归纳、借助注释,学生自己得出来的方法。

5.把"不肯"改成"不能"来教授项羽能够过,但他不肯、不愿、不想(此处可以问“过了”会怎样?“不过”又会怎样?)孩子讲项羽的故事,非常精彩!

6.思辨读、深对比、知人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导向,应该重视!项羽那个年代的英雄是:宁死不屈。而我们这个时代却是: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7.孩子们主动探究、思辨探索,老师的人文关怀,在诗中穿行,回味无穷。思辨的设计非常好,从两个成语中以及情境中,感知人物更深刻了!

课题组主持人讲座

1.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通过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持久力。是需要在一次次的课堂中习得的。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在语文实践中习得的。听、说、读、写中,最不容易考察的是听。从老师的角度讲,最容易考察的是写: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大多数家长认为作业写了就会成绩提高。我认为最能提高专注力的是读!读,最能让人专心。课堂上,大声地朗读,没有专注力的读不知道讲什么。

2.作业速度的训练。

        完成作业的独立性。每一次作业都有计时。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

3.对后进生的转化。读书时,做到不卡顿、不结巴、不读错。读书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

4.注力不够.不是老师布置太多,而是孩子的专学生定任务不要太多,狠抓滥竽充数的孩子就是堵漏。

5.课堂上必须导规矩,课堂上的任务先交给后进生去做一遍,增加后进生的信心,就不会开小差。做铁手套里的那只温暖的手。

6.激励中等生,注重学生的思维,老师的第一功夫上口头提问,学生口头回答    之宰相月肚里能撑船。书面提问,学生才能真正思考,只要是学生思考,即使是错的,已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人人回答.机会公平。写作更能锻火炼学生的思维。

阅读 3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