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湛江市第二十四中学小高语组教研活动总结

xuan
创建于2023-11-23
阅读 23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切实抓好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均衡发展,搭建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10月27日—11月22日,湛江市第二十四中学小高语组小学全体教师开展了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

  《礼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石,而集体备课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每上一堂展示课,备课组都会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进行集体备课,发挥备课组团队精神。

课堂精彩展示

  陆英兰老师的课堂《桥》:以生为本组织教学,以“老汉的人物形象”为核心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交流人物形象时,相机引导学生感受洪水肆虐、情况的紧急、人们的慌乱,从而体会老汉的镇定自若,舍己为人的伟大品质。

  林华凤老师的课堂《盘古开天地》:巧妙设计任务——争当神话传讲人,任务驱动学生流畅、完整地讲述神话故事,利用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神话的神奇之处。

  朱彦彦老师的课堂《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明确,梳理课文脉络,围绕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两个部分,从不同方面展现辉煌之处,进而激发学生感受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与痛恨。

  邓冬梅老师的课堂《四季之美》:紧扣本单元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动静描写刻画景物的方法。借助微课为学生提供支架学习想象画面的方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感悟文字中的四季美景。

  赖迎春主任的课堂《圆明园的毁灭》:采用以小见大,以读代讲的方法,以圆明园的历史地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读出悲愤语气,为整堂课奠定感情基调;以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为焦点,激起学生的愤慨和感叹。

  梁爱球老师的课堂《伯牙鼓琴》:深入浅出,借助想象文字蕴含的画面和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精妙、字字传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人物内心,悟知音真谛,经历了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吴丽婵老师的课堂《麻雀》:目标明确,牢牢地抓住了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即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歌颂母爱的力量。从文本提炼写作秘诀再应用到描写观察事物,融合听说读写训练。

  陈昌珠老师的课堂《扁鹊治病》:依托“病历表”这一“脚手架”进行读、讲、听,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扁鹊四次望诊蔡桓公时扁鹊的诊断和蔡桓公的表现,深化学生对故事 人物特点的理解。

评课议课

精彩的课堂展示以后,老师们针对本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评课过程中,首先授课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说课,紧接着由年级组成员进行评课,组员们就读写结合,构建高效课堂、咀嚼语言,共鸣情感、抓语段,悟全篇等方面进行探讨。形成了人人听课、人人反馈的良好教研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大;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小高语组的我们只有在奋进之中善学习、勤反思,才能汲取养分,不断成长。

阅读 23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