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将至,气温骤降。幼儿穿上厚厚的外套来适应天气的变化,进入秋冬季节,人体抵抗力相对减弱,传染病开始活跃起来。为了提高幼儿和家长们预防传染病意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家长和小朋友们该如何预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冬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指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属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支原体是细菌、病毒之外的一种微生物病原体,是世界上一种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2-3周。主要症状患者一般为中等度发热,可持续两到三周,儿童及体弱者可出现高热,多为持久性剧烈干咳,可伴有浓痰。初期感觉身体乏力、肌肉痛、头痛、咽喉痛等症状,伴有鼻咽部及耳部疼痛或气促和呼吸困难,伴有咽部及骨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
易感人群以往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近年来出现低龄化,1-3岁患儿数量增加。
预防措施一旦有发热、头疼、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应立即去医院进行血常规、咽拭子、肺部CT、支原体抗体检查。支原体肺炎结果为阳性患者要配合医生指导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远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时带好口罩,回家后要勤洗手。气温骤降,及时增加衣物,着凉后容易反复患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当前最为流行的主要是甲型H3N2亚型、甲型H1N1亚型和乙型Victoria系。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鼻、眼睛等粘膜接触传播。在环境密闭或人群密集场所,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主要症状发热,主要是高热,乙型流感患儿、既往接种过流感疫苗的患儿表现为低热,四肢疼痛、乏力和伴有流鼻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人群普遍易感。
防护措施: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秋冬季节多进行户外锻炼,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熬夜。在高发季节减少外出,特别是封闭场所和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戴口罩隔绝和外界接触的机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脸,避免病毒感染。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对于煎炸烧烤、辛辣热燥的食物要少吃,多喝水, 促进新陈代谢。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
主要症状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口腔粘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
预防措施1.引导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2.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尽量少去公共场所。3.居家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
水痘
定义: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症状: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0—24天,皮肤及黏膜上分批出现小红丘疹、疱疹而后结痂,脱痂后大都不留疤痕。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接种水痘疫苗。
气温下降,冬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幼儿安然度过这个冬天,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