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为搭建交流平台,创设提升空间,全面落实班主任学习,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我校初中部召开第二届班主任论坛。
于晓燕老师分享班级教学案例:面对学习态度摇摆不定的学生,于老师坚定地跟进与帮助,陪伴孩子一步步前进,用真诚的态度去感动家长,最终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八年级牟凤颖老师认为,老师应先安抚家长情绪,再提供问题解决方案。首先,肯定孩子高分入校,意味着小学阶段表现优秀;其次,深入了解孩子听课、默写和背诵等是否落实,保持尊重、看到、理解的态度;最后,引导家长观念的转变,比如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而不仅是结果,形成有效家校共育,助力孩子走向世界和未来。
九年级殷浩老师认为,家长觉得沟通不够,带着情绪,迫切需要了解孩子学习情况。首先,明确小学和初中泾渭分明,初中基础年级未必看分数,应注重习惯和方法,因此,鼓励家长看到孩子习惯的转变,成绩只是一时的总结;同时,课内外讲求效率,如果任务没完成,是否需提高效率,或是时间管理不科学,学生需学会时间管理以高效完成任务。
黄校长强调,经外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经外走向世界和未来。老师已经成为家庭的一部分,我们应理解这是家长对经外教育工作支持的表现,珍惜并主动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赢得家长信任后形成共情共荣的家校共育。
姜黎老师分享班级教学案例:面对自控力不足,目标迷茫的小毛头,姜老师选择从心出发,从细节出发,把解决问题的选择权交还给学生,既给予学生自由,又让学生懂得敬畏规则,指明了前路的方向。
九年级张雪晴老师认为,家庭是提供温暖和爱的地方。孩子在校,老师严格要求;放学回家,多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真实想法感受。张丽静老师认为,孩子作出反常的行为,是不停试探老师底线,意味着需要获得额外的关注和爱。亲其师,信其道。当孩子慢慢感受到你的爱和温暖时,孩子才会开始跟随老师的引导慢慢成长。
七年级明道金老师认为,孩子可能是适应不良而产生焦虑,因此家长也焦虑。老师应多鼓励家长的良性教育行为,不仅对孩子进行心理建设,也要对家长的心理进行建设,安抚负面情绪,促进有效沟通。
黄校长总结,拯救一个孩子,意味着拯救一个家庭。老师应秉持着爱、责任和担当,勇敢的在人工智能时代,用包容和理解,宽容和尊重,润物细无声的促进身心健康、落实学科素养、引领诗和远方。
罗洪智老师以“小组文化”为切入口,介绍班级管理文化,倡导“课堂高投入、课间高效率、作业高质量、任务齐攻关”,激发小组热情,促进“奖惩激励、跟进蓄能、学科联动”。
吴校长总结说,结合实践进行思考,会上心动,会后行动;学会共情,鼓励家长积极表达,引导家长现场沟通,努力达成共识,赢得家长理解支持;学会认同,青春期的学生需要认同需要被看见,鼓励孩子探索并找到自身优势,适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自主、直觉、自律、自为”。
师者如光,虽微致远。正是因为我们这莹莹微光,去温暖学生,才让更多人被治愈。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唯有热爱,方可抵岁月漫长,唯有智慧,才可让光散播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