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满怀着憧憬和希望,高二十八班的同学们将在今日踏上社会实践的征程。出征仪式上,级长唐盛彪老师激情发言,对于即将到来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美好的期望,并提出了要求与目标,同学们仔细聆听,牢记心中,怀揣着向往和希望,踏上了新的征程 。
经过了半个小时的车程,同学们成功到达了研学的第一站——海南省禁毒教育基地,在民警姐姐的带领下,大家进入禁毒基地开始参观。
通过讲解虎门销烟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我们加深了对于毒品历史的了解,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
接下来民警姐姐又介绍了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扩宽对于毒品知识的了解,除了海洛因,可卡因等传统毒品外,新型毒品更隐蔽,青少年更易被蒙骗,通过加强对于青少年的禁毒教育工作,有效提升毒品防范意识。
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同学们来到了期盼已久的保亭槟榔谷,他们将在这里体会传统黎族文化风韵。
槟榔谷的第一站从黎族非遗文化村开始,随着步伐,导游员向我们依次介绍了黎族在海南的历史和黎族文化在海南的传承与发展。
黎族三千多年前来到海南,由于黎族人民居住区域的不同,其语言——黎话已分成五大方言分布区,由于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且五大方言彼此不相通,因此,不同方言区的黎族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在服饰上,润方言区黎族人为了适应种水稻和打猎的需要,裙装设计得十分短,而美孚方言区黎族人的服饰则裙摆极长。
跟随着导游员的步伐,我们来到了黎锦展示区。黎锦亦是黎族文化的一大瑰宝,是黎族妇女的心血和结晶,也是黎族妇女智慧的集中表现。据了解,她们每织绣制作一套盛装,往往需要花费3~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黎锦色彩艳丽,图案夸张且富有浪漫色彩,以织绣、织染为主,刺绣较少,堪称中国纺织艺术上的一朵“奇葩”。
紧接着同学们开始体验传统染色技艺。
当染色遇上融合,当传承遇上温暖,就勾勒出了独一无二的美妙与创意,正如我们的青春,充满未知,布满惊喜。为厚植文化底蕴,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艺术情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高二18的社会实践活动“‘布’期而遇,扎染生花”的扎染传统艺术鉴赏活动,让我们在活动中邂逅扎染艺术,传承非遗文化。
在自然中寻找“形”与“色
一条布,一扎皮筋,通过捶打、缠绕、折叠、扭曲等不同手法,我们亲手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纹路,体验造物的神奇魅力。
草木染手作中,永远有不期而遇的惊喜,
在时间的流逝中,色彩在布帕上尽情绽放。
扎染工具:白色方形棉布、木夹、皮筋、绣绷
扎染步骤:捆扎一浸泡一染色一清洗一拆线一晾晒
扎染的制作过程经历多个环节,包括设计图案、准备材料、绑扎、染色、固色等。绑扎是最关键的步骤,它决定了最终图案的效果。扎染染料多采用天然植物的染料,如蓝靛、茜草蠹等,这使得扎染作品更加环保和健康。
这样精细又浪漫的过程使我们沉浸其中,享受扎染的纯粹乐趣。
扎染之美,美在随心所欲,美在独一无二,在拆开绳子前,我们永远不知道将是什么色彩与图案,一如各自生命的独特绽放。
扎染过后,我们步入甘什黎村。
步入甘什黎村,首先映入眼的是一副奇异而鲜艳的浮雕壁画,描绘的是传统黎族人民生活的景象。
跟着导游,我们来到了黎族的文身博物馆。黎族的文身有着悠久的历史,象征着一代人生活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习俗逐渐消失,如今我们仅能看到部分老奶奶的脸上仍保留着这份独特的“印记”,她们,亦是黎族文化的活化石。
在文身博物馆,我们了解到了黎族女性文身的各种花式,以及其中丰富的内涵,同时了解到这种风俗的落后对过去黎族女性的伤害,感慨之余不由让我们更加欣慰如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走出文身博物馆,我们向着“醉美黎村”迈进。入目是几位黎族老人一心一意地编织着她们手上的毯子。这种毯子由野菠萝叶制成,层次丰富的叶绿重叠出一幅奇美的画卷。一边,还有精巧而实用的竹篓,其精妙程度丝毫不亚于先前的黎锦。黎族女性的手艺之精,令我们叹为观止。
黎村之中,星罗棋布的是黎族人民赖以生活的船形屋和储存粮食的谷仓。在一间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过去的黎族人民打猎所使用的猎具。这些文化遗迹仿佛令我们回到过去的岁月,亲身体会黎族人民传统的生活。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坐上前往篝火晚会的车。
当夜暮降临,华灯初上,我们在这片浪漫的星空下共度一个美好的夜晚
点燃篝火,感受这份温馨画面
尽情歌唱 ,邂逅那最美的音符
烧烤盛夜,享受着炙热的欢聚
篝火、烧烤与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好时光无限蔓延,一起谱写生命中最难忘的回忆
一日的研学就此落幕,我们也在夜幕降临之下与同学们的研讨中更加期待起了后两天的研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