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好景君须记,最是“切磋琢磨”时——和林一中高中部“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教学质量月优质课评比活动

冀学峰
创建于2023-11-22
阅读 22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无涯,研无止。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林一中高中化学的教研活动,规范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促进教师不断地进步与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3年11月21日,和林一中高中化学教研组开展“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教学质量月优质课评比活动,呼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学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杜欣丽老师莅临我校进行指导,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评课。

                    《课堂展示,践行课标》

  第一位李嘉慧老师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出发,以什么是肾结石,结石的成分为导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整个教学过程紧扣教材,采用问题驱动,任务引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做出合理分析解释,结合已有知识逐步概括总结得出结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化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程最后李老师让同学们运用所学化学原理给肾结石患者提出在饮食方面的合理建议,真正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给学生们贯穿了学以致用的理念。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呼市教研室杜欣丽主任还说李老师语言表达流畅,罗辑思维能力强,是一名优秀的青年老师。 

  第二位付红艳老师本节课秉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的设计理念,用“肾结石”的真实生活情境,将“难溶电解质的概念建构及应用”等核心探究有效串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价值。

  第三位尉婧老师用银离子滤网净水器贴近生活的场景导入,同时也为后续环节提供了情景素材,进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溶液饱和状态的静态呈现转到沉淀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建立微粒观和平衡观。环节二沉淀溶解平衡也是一种平衡体系,依据平衡模型填写表格,并实验验证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对比实验的思想。最后在回答水对沉淀溶解的影响时,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过渡到下一环节三:用溶度积解决实际问题。从定性转到定量计算, 应用平衡模型推倒出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引导学生查阅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表,由表格中的数据对溶度积进行说明,在离子积与溶度积的对比中强调静态上分析是否饱和、动态上分析是否有沉淀析出。最后回扣素材,进行计算,用溶度积解决实际问题,多次计算攻克难点。

  第四位李彩虹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如何将工业废水中的银离子达标排放,引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与沉淀溶解平衡常数以及溶度积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沉淀溶解平衡建立过程中,借助碳酸钙电导率图,将微观过程可视化,加深了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并借助实例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本节课中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用平衡的观点解释遇到的问题。

  第五位田彩霞老师通过生活中的软水、硬水的对比,思考硬水中的钙镁离子来源,进而考虑碳酸钙是否可能溶解在水中产生钙离子,从而引入难溶电解质的课程,通过传统实验和现代化实验验证难溶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溶解平衡建立之后,为了解决工业排污的实际问题,引入了溶度积,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六位任欢老师结合生活现象模拟印染厂废水处理的情境和氢氧化镁处理废水的实验结果展示,让学 生好似身临其境,可以引发学生对氢氧化镁处理印染废水的原理的思考。通过传统实 验和用手持技术测量氢氧化镁溶于水的 pH 的变化,可以将抽象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过 程直观展示给学生。本环节以“难溶物在水中不存在对应的离子”设置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并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宏微结合,促进学生微粒观等化学观念的进一步形成。

        任欢老师通过探究酸性废水经氢氧化镁处理后,其 pH 能否进一步保持在 10 左右,进一步建立 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认知模型。通过设计方案、实验过程、现象观察、解释现象等系 列活动,不仅可以诊断并评价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收集证据、逻辑推理、解释证据的能力。通过手持技术的介入,进一步在定量水平上发展沉淀溶解平衡 的认知模型。 

       任欢老师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科价值的体现; 基于定量角度的证据收集,有利于更高水平的学科素养的发展。

  第七位王春梅老师紧扣教材,紧紧围绕教材中给出的情景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反应,以这一情景为主线设计了三个环节,问题驱动层层推进教学,在各个环节中不断渗透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在溶度积的应用上,带领同学们感同身受计算之奥妙,精剖细析本质内涵,为本节课增色不少。

                 《评点课堂,精雕细琢》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优质课展示结束后,先由讲课老师进行说课,然后是评委老师们对各位老师们展示的优质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思如风发,言如泉涌,大家的交流中投射着一种智慧,一种魅力,从不同方面提出观点,这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呼市教研室杜欣丽老师首先对此次优质课评比的形式,规格,水平等方面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肯定了七位老师的精心准备和出色的教学能力,为大家呈现出七节精彩纷呈、别具一格、风格迥异的同课异构课堂,并与全体化学组教师讨论了难溶物的溶解平衡究竟是不是化学反应、讨论了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和宏观变化、如何落实学生的科学观念、如何帮助学生找准理解知识的抓手等进行了深度探讨。杜老师表示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尽量多的把课堂交给学生,锻炼学生从实验中提炼知识的能力,所以杜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另外杜老师和老师们讨论了应该如何思考以学生的视角落实设计这一节课的内容,要帮助学生把知识学习串联起来。除此之外,一定要注重实验探究和现代多媒体软件的应用,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通过多媒体软件更加完善丰富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

       教研组组长武明生老师也对各位老师的课堂给予很高的评价,提出课堂的设计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也可大胆追求创新,情境素材的选取最终要回归到解决实际化工和生活当中的问题,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介,数字化仪器的使用有利于加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证据推理,好的课堂一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特别是注重每一个细节,包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老师的亲和力,个人的人格魅力都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研组副组长裴霞老师也谈了自己的感悟,她认为上好一节课真的好难,课堂的设计一定首当其冲考虑到学生,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另外也要用老师高昂情绪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一定要在课堂中和学生建立情感的链接。

       最后由教研组组长武明生老师做了总结发言,武老师再次代表学校以及全体化学教研组所有老师感谢杜欣丽老师对我校日常教学的指导,同时也提出几点建议,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真实有价值,有针对性,和教学内容要有很强的关联性,课堂教学环节一定要精心设计一定要有创新,包括板书设计;提倡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数字化仪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证据推理;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提有价值的问题,设计有意义的环节,包括课堂中各环节的过度,语言要精简,思路要清晰。在教学的细节中渗透学科素养,一定要在素养导向下进行教学,并建议在教学中使用副标题,出去讲课比赛说课要脱稿。并要求大家以此为契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继续推进集体备课,抓好常规教学打造优秀教研团队。高亮副校长、教导处赵爱丽主任、科研处孙丽萍副主任全程参与此次活动并给予指导。

       “独行快,众行远。”和林一中化学教研组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团队的提携和帮助。此次优质课评比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化学教研组的教师们创设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互动氛围。老师们畅所欲言,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互学互助,共同成长。

       我校开展的教学质量月各项活动,进一步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有效引导教师走向专业化的成长道路,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提升我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图片:化学教研组

文字:化学教研组

编辑:冀学峰、李佳

初审:武明生、裴霞

终审:赵爱丽、孙丽萍

阅读 22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