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喂奶,“开奶”二字总是随时能听到,在很多妈妈和家人眼里,产后请个开奶师或者催乳师,又或者还可以是通乳师,几乎是个标配,甚至可以说,说到喂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催乳师”,无论这个称呼怎么叫,我们都可以体会到,这好像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样,从产前到产后甚至是离乳,她们参与着妈妈们母乳喂养的每一个阶段,甚至有着绝对的影响力。然而科学的泌乳原理告诉我们,哺乳本质上是妈妈和宝宝两个人的事,正常健康的母婴中,乳汁分泌也是自然而然的,只不过哺乳这项“工作”,新手妈妈和宝宝都需要学习和磨合。也需要一个帮手,像个拐杖,那么“开奶”这个拐杖到底有没有用呢,我们今天不妨来探讨一下。
孕期要对乳房做什么吗?
从怀孕开始,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乳房有胀痛不适的现象,乳房会变大,会有乳汁分泌,有些妈妈在孕中后期就会发现乳头上有少量透明或黄色液体。这就是初乳,所以妈妈的乳汁不需要”开”也不需要“催”,自己就来了。不过如果没有看到分泌也不等于就没有,产后这个过程还会加速。
错误的做法有:
乳房按摩——没有循证依据显示孕期乳房按摩可以增加产后乳汁量,相反,按摩不当还会有伤害,有先兆流产和早产的孕期要避免按摩乳房。如果妈妈没有不适感,自己轻柔按摩能够放松的话也不是绝对禁忌,但是要注意,孕期按摩肯定不是”催奶”的保证书。牵拉乳头——作为”开奶”方法的一部分,有些乳头内陷、扁平的妈妈会在孕期开始牵拉乳头,使乳头突出。但其实如果乳头能拉出来,产后孩子就能吃到,所以没必要拉。如果现在拉不出来,孕期拉效果也不好,所以拉了没用,最好的方法是产后让孩子来解决。相反,太过担心自己的乳头状况,反而造成了母亲的不自信。过度清洁乳头——曾经听一位妈妈说过自己被“产前开奶”的经历:把乳头浸泡在淡盐水里,反复揉搓,直到把上面的脏东西全部洗掉,然后看到乳汁流出来,看上去好像是把奶”开”出来了。其实那些“脏东西”就是分泌的初乳,还有妈妈身上大量的本来就应该被孩子吃到肚子里的细菌(相关阅读:母乳喂养,菌脉相传)。其实不清洁孩子不会吃不到奶,过度清洁反而可能会磨破乳头表面皮肤,破坏自身的保湿功能,并没有好处。
正确的是:
其实孕期,不需要”乳房护理”,所谓的护理或者“孕期开奶”没有理论依据和实际价值。可以用清水冲洗乳头上的分泌物,也可以用润肤油或食用油拭去乳痂。但最起码来说,即使不在乳房上琢磨,产后照样能喂得很好。这个阶段你所听说的“开奶”功能,你都不需要。
宝宝出生后立马把宝宝放在妈妈的胸前进行肌肤接触,并且让宝宝自己吸上妈妈的乳房,然后开始按需哺乳,频繁频繁哺乳,没有任何时间限制,任何时候只要有空,都可以接触和喂奶。这才是正确的“开奶”方式。大量的研究显示,72小时内频繁有效的吸吮是建立奶量供应的关键。
,这个阶段你看到的”按摩”开奶功能,你还是不需要。只不过,如果有一位很有经验的人,无论她怎么称呼,能够帮助你让孩子好好吃奶,有效把乳房里的奶吃出去,也就是实现频繁有效吸吮,还教你判断孩子怎么才算吃饱了,那么她绝对才是帮助你”催奶”的重要人物,希望你拥有。解惑
奶胀起来了孩子吃不到,要”开”吗?
生理性乳胀通常发生在宝宝出生后 3—5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下奶了”。这不是说之前没有奶,而是之前少量,现在是大量。受体内激素的影响,大量的血液和组织间液涌向乳房。同时,乳腺腺泡肿胀变大,造成乳腺导管受压,出奶比较缓慢,这不是”不通”,而是因为奶多起来了。这种情况下双侧乳房全部肿胀,有的妈妈觉得自己可以表演”胸口碎大石”了,有的妈妈还会体温升高。
首先不要慌,这是一个生理过程,即使妈妈什么也不做,生理性乳胀一般也会在24-48小时左右缓解。当然如果乳汁顺利排出来,妈妈会感觉舒服很多。妈妈的发热和疼痛可以遵照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例如布洛芬来应对。如果妈妈此时还在给孩子添加配方奶,那么要考虑停下来。让宝宝频繁有效的吸吮妈妈的乳房是解决生理性乳胀的根本之道,如果这时候使用配方奶,孩子吸吮减少,不利于解决问题。不要怀疑宝宝吸奶的能力,那是一种本能。比吸奶器、和其他外力都要管用很多。哺乳结束后可以用冷毛巾、卷心菜等冷敷乳房,有利于减轻水肿。对于一些母婴分离,或者宝宝无法含接乳头的妈妈来说,如果发生生理性乳胀,可能处理起来会更困难些,这个时候手挤奶的方式可能会比吸奶器更有效,妈妈或者家属可以学习正确的手挤奶方法,帮助妈妈移除乳汁。如果特别肿胀无法含接,可以反向按压乳晕再含接。
建议妈妈们从孕期开始接受专业的母乳喂养知识,先预防问题,科学的方法一定包含了和孩子之间的磨合与互动,在必要的情况下妈妈自己需要成长,学会手挤奶,依赖于外力作用于乳房大部分情况下不仅不是必须,还不一定解决问题,甚至还有严重后果。这个拐杖确实比较多余,妈妈们不必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