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指出:“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至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
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在幼儿时期播撒一粒小种子,用爱守候,慢慢便会萌芽抽穗。
读科学家的故事,能让孩子们在心中树立科学家精神,以科学家为榜样,学习科学家们克服困难、永攀科学高峰的勇气和力量。
肖纪美 (1920年12月7日-2014年4月23日),湖南省凤凰县人,材料科学家、金属学专家和冶金教育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期特邀小主播车昀峰为大家讲述故事《金属材料科学家---肖纪美》
肖纪美1920年12月7日生于湖南凤凰德胜营。 1939年,肖纪美院士以优异的成绩被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录取。自此,他将一腔热血全部投入到学习之中,希望早日可以为国家建设作贡献。肖纪美院士始终未停止过学习,1950年冬,肖纪美院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学业有成之时,肖纪美院士心中最惦记的就是祖国的建设。1957年7月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回到祖国的肖纪美继续用科研和实践书写着科技报国的篇章,1970年,肖纪美来到航天四院,受邀解决长征火箭壳体的微裂纹问题。长征火箭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枚运载火箭,承担着卫星发射的重要使命,也寄托了全国人民的航天梦想。不过,由于壳体存在严重的微裂纹,火箭迟迟没有升上天空,严重影响了卫星的发射。困难面前,肖纪美随时对壳体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最后的评估。凭借着多年的经验,肖纪美认为壳体使用的钢铁材料不能符合发射要求,经过反复的对比实验,肖纪美发现只有更换材料,采用北京钢铁学院杨让教授研制的超高强度钢才能符合要求。后来,杨让教授的钢铁材料成功地应用在了长征火箭上,让遨游太空的“东方红”烙上了北京钢铁学院的烙印。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肖纪美先后为十余个工业部门解决过无数重大问题,解决了一大批工程中的断裂问题和产品的质量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发展断裂力学理论和断裂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荣誉面前,他始终秉持着简朴的作风和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淡泊名利,一生所系均在祖国金属学建设上。这就是肖纪美院士的故事,谢谢大家的聆听。
有人疑惑山的巍峨、海的波澜,投身于探索自然;有人不惧宇宙浩大、微观难尽,一生都在与未知交谈。科学攻关的征途,总有一些科学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孩子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是,应该人人都应该有崇尚科学,仰慕科学家的情怀。愿我们的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在探索中结出智慧的硕果。
让孩子成为孩子,
让教育自然发生。
用生命滋养生命,
用游戏点亮童年,
用真爱陪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