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3年11月22日,长寿区“优课堂、促双减”教学月展示活动暨小学音乐教研活动,在实验一小古镇校区举行。四位区级骨干教师,以《外婆的澎湖湾》进行同课异构,为青年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同课异构展风采,异彩纷呈显匠心
谭林娇老师,抓住作品的文化背景,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台湾校园民谣的风格特点,然后抓住音乐节奏的特点进行朗读歌词。在学唱中,谭老师引导学生在歌曲意境中学唱,加深对歌曲的体验。待学生学会歌曲后,引导学生为歌曲第一乐段加入小乐器伴奏和用口风琴创编吹奏第二乐段二声部。学生们尽享其中,意犹未尽。
殷玲老师,她以海峡两岸深刻的文化情感导入,并生动地讲述了歌曲背后动人的创作故事,为同学们的学唱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础。在教唱环节中,重点解决难点节奏,并对旋律进行练唱,最后加入课堂乐器的自主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罗毅梅老师以听着音乐做体态律动来导入课堂,使孩子们在律动中认识并解决了难点小切分节奏,紧接着欣赏了澎湖湾的美景孩子们在美景中感受了音乐。在歌词中感受了作者对家长的热爱怀念,在教唱环节,罗老师将第一段中四句乐句打乱,让同学们听辨顺序,使孩子们对第一段的旋律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唱第二乐段时与第一段形成对比。最后罗老师在完整演唱时加入了双响筒,沙锤,三角铁等打击乐器,为乐曲增加色彩,使孩子们在不同角度上感受了音乐。
胡佩月老师注重歌曲的情感基调的铺垫,引领孩子们声情并茂进行歌唱。首先,从《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的歌词入手,带领孩子们探索歌词中名词的魅力,引领同学们走进一幅具有浓浓温情的画面。接着通过海浪鼓和响板这两件乐器,营造婆孙俩在海边的愉悦氛围,孩子们通过体验、实践,走进打动人的旋律。在完整演唱全曲后,胡老师结合乐曲特点,讨论同学们金色的、蓝色的、粉色的童年,升华梦想主题。
课例研讨
在中心组成员的组织带领下,听课教师们积极的对每堂课进行评课交流。对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针对不足之处诚恳地提出了教学建议。
陈美姿和李璐两位老师代表发言,总结分享了老师们针对四堂课提出的教学建议和意见。
教研总结
最后,由区教研员程小亮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他指出教学中的同课异构益处很多。从情景代入、小乐器辅助、班级器乐学习等方面带给与会教师们很多的思考,对四位老师课堂设计中呈现出的亮点给予肯定。他提倡器乐进课堂辅助教学,把握歌唱教学中的主次。
他向全区音乐教师提出要求:要以新课标教学实践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一起探寻大单元下的新教育,同时在课教学中遵循少说多练、重学轻教、动静结合、抓重难点等原则。
以研促教,共同进步。通过这次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为老师们指引了教学的方向。老师们也将在以后的教研及教学活动中继续思考、不断前行!
图片:冉晓燕
文字:古镇校区音乐组
编辑:王杉
初审:蒙霏
复审:樊力
终审:舒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