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崇左市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崇左市教师的人文素养,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助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23年11月7日——11月18日,由崇左市教育局组织、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广西2023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市县教师培训团队优秀传统文化专项成员培训项目暨京师好老师生命成长营(第47期)于北京华文学院举行,崇左市县教师培训团队优秀传统文化专项成员60人参加此次培训。
11月8日上午,为消除学员之间的陌生感,提升班级凝聚力,在班主任崔欣老师的主持下,来自崇左市各县市区的60位骨干教师齐聚北京华文学院开展了“我想认识你”的游戏,活动现场气氛活跃,笑声不断,学员之间加强了交流,促进了了解。
在开班仪式上,崇左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黄昌志主任发表了讲话,黄主任指出开办本次中华传统文化培训的原因,表达了对学员们的亲切鼓励和殷切期望,明确思想:我们要始终认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做无本之木,无根之浮萍。
开班典礼结束后,王文静院长给我们带来了题为《精神引领 文化涵养》的讲座。王院长给我们分享了九个小故事,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故事引人入胜,又富含哲理,最后她把这九个小故事归纳为36个字,分别是:修己以敬、向下扎根、学以成人、心上用功、日新以新、素位而行、道在我身、得鱼忘筌、天人合—,总结起来就是做人要懂得方向、价值、理念、要处、工夫、实践、自觉、自知、自主。
11月8日下午,章伟文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师人文素养提升》的讲座,章教授把古今中外的哲学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归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哲学。让我们在领略哲学之美的同时又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11月9日,中国农业大学谭英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题为《经典诵读要义及诵读方法》的讲座,谭英教授围绕诵读中华经典的原因、诵读经典的益处、古人特别强调经典诵读的原因以及诵读经典的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授课,让学员们认识到了诵读中华经典的意义和作用,也了解到了诵读经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课堂上,学员们跟着谭教授一起诵读,品味到了诵读的妙处和经典的魅力。
11月10日上午,学员们在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跟岗研修。学员们参观校园文化布置,感受大方居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及成效。
随后,学员们观摩白老师带来的展示课《苔》。在教学这首诗时,白老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内涵,真正实践“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古诗文学习方法。
课间时,学员们观摩了大方居幼儿园小班《十二生肖模仿操》《功夫操》、中班《爸爸的假期》《中华小子》、大班《世界真美好》《弟子规》的课间操活动,感受到大方居幼儿园学生热爱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最后,大方居幼儿园三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向学员们老师们展示传统文化古诗词的诵读。
11月1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丽群教授给我们带来题为《汉字教育与品德涵养》的讲座。刘教授从汉字的性质与特点、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汉字中的品格精神三个方面展开阐释,让学员们体会汉字文化,认识到汉字教育在品德涵养中的作用。
11月11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师德标兵”、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刘叶翎老师给我们授课《汉字里的国学—中华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刘老师先从“学”、“习”二字的释意出发进行讲解,向学员们讲述了汉字背后的传统文化精髓。
11月12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学张之锋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关于“《学记》中的教育思想”的讲座。张老师围绕从教三部曲、人,是教育的目的、教和学的关系、教育的层次、学习的小成和大成、教育的开始、学习是一种功夫、大学的学习原则、循循善诱的艺术、学生的四个误区、语言的艺术、尊师、从教育到治国、老师怎么回答问题、经师易通,人师难求、文化教育为立国之本这些方面展开,让学员们对《学记》的教育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11月12日下午,我们在崔欣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整个展览馆就像一部立体的党史书,记录着一个百年大党的峥嵘岁月,我们将从党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1月13日上午,学员们在北京市通州区中山街小学进行跟岗研修。分别观摩了徐双燕老师和邢畅老师的课例《千字文》与《三字经》,两位老师通过熟读成诵、再现情境、演唱诗歌等教学方式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学生,经典韵味十足。
随后,徐双燕老师给我们做了主题为《经典涵养,蒙以养正》的经验分享。徐老师从“童蒙养正,文化浸润班级”“呵护心灵,激发向上成长渴望”两个大方面来展开分享,给学员们今后的教学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最后,苏金良院长对两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点评。苏院长称赞两位老师都很好地做到了情境合一、知行合一。
11月13日下午,学员们走进了古色古香的贡院小学,我们观摩了李婧老师的书法课《篆尚婉而通——吉字的写法》,李老师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吉”字毛笔书写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懂得“吉”字的含义——代表着美好的祝愿。
随后,吕栋梁老师做了主题为“让书法课程生长 让高质育人深化”的经验分享,李锦锦老师做了主题为“在诗词的世界里行走”的经验分享,让我们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校园如何应用,让人更加确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11月14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的赵宏老师给学员们带来了题为《新版语文课标背景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讲座。首先,赵宏老师以2022年书法教育界两件大事(书法上升为一级学科,义务教育出台新课标、课程方案)作为引子,向学员们讲授新版语文、艺术课程中有关书法教育的内容、新版语文课标对基础书法教育的影响以及基础书法教育的发展与策略,让学员们对基础书法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学员们意识到基础书法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接着,赵宏老师从“什么最能代表中国文化”这一问题入手,向学员们讲授文明的标志、文字的产生以及汉字的特点,让学员们意识到文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具有承载人类文明的功能。最后,赵老师现场展示“爱”的书写演变过程,让学员们充分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讲座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虽不是专职的书法老师,今后也要培养书法这一兴趣爱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崇左基础书法教育尽绵薄之力。
14日下午,学员们在北京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进行跟岗研修。我们观摩了杨万明老师的书法课《传承家文化,书写我姓名》,学习写自己的姓名来开启文化探源。
随后,我们观摩了张宇昕老师带来的美术课《画古树》,张老师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们逐渐掌握了画古树的技巧和方法。
11月15日上午,学员们在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五小进行跟岗研修。方麟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题为《部编版古诗词说略》的讲座,向我们讲授了古诗词当中的立意和结构,分析了古诗词的意象及其特点。
随后,观摩了王佳老师讲授的《古诗三首》、冯蕾老师讲授的《盘古开天地》以及潘新老师讲授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三位老师上课很精彩,备课很充分,课堂上重视朗读,与学生的互动很融洽,课堂氛围活跃,对文本的解读由浅入深,课堂的生成效果较好,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都令人赞叹不已。
课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北京市特级教师马红民专家做了精彩点评。
最后,同学们还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活动展演和京剧展演,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学校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从小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11月16日,学员们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跟岗研修。上午,张学君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题为《孔子的为学为师之道》的讲座。张学君教授介绍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即为学之道与为师之道,这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下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科室主任、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姜明亮老师给我们授课《孔子说“仁”项目式教学》。课堂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本组的项目式学习的成果,汇报后每位学生还积极与听课观摩的老师们进行请教和交流,最后姜老师运用了来自论语的语句进行课堂小结,呼应课本内容又高于课本知识,发人深思。
随后,我们观摩了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英才学院实验项目班主任、海淀区青年岗位能手李延帅老师带来的“品读人物,触碰思想”——《论语》导学课。李老师通过三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探讨中认识孔子的生平、为人,初步了解《论语》大致内容,并给出学习《论语》整本书的详细计划。
11月17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的萧放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题为《传统礼仪文化与当代中国实践》的讲座,让学员们深入了解传统礼仪的意义和重要性。
11月17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王啸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题为《让教育充满人性光辉》的讲座,让学员们深刻领悟到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以及如何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人性关怀。
讲座结束后,学员们在崔老师的带领下举行结业仪式,广西2023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市县教师培训团队优秀传统文化专项成员培训项目暨京师好老师生命成长营(第47期)就此落下帷幕。
本次培训为崇左市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会借助此次培训学习这一个开端,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崇左市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