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河二小教导处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柴河二小·教学】深耕阅读路 闻得百花香——柴河第二小学读书分享系列之教师篇(第1期)

创建于2023-11-22 阅读1679

  水润潺潺,滋润万物生灵;书香悠悠,成就涵养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为了打造学习型的教师群体,我校开展了“深耕阅读路 闻得百花香”教师好书分享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海洋,在字里行间畅游,在字符间跳跃,感受阅读的奥妙,感受阅读的美好!

  分享书籍:《终身成长》,

       分享人:胡鑫怡

     《终身成长》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历经数十年研究后,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是受到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固定型思维限制人的成就,成长型思维模式则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取得成就。掌握称赞的方法,正确面对孩子遇到的挫折,重视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是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有效途径。

  分享书籍:《给教师的建议》

       分享人:南姝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比如从这本书中让我们明白了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应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要学会赞扬等等。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也给处于教育前线上的我们指引了方向。

  分享书籍:《大教学论》 

       分享人:袁秀娟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产生于300多年前,至今仍然绽放着特有的光彩,仍然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现在成为众多国家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夸美纽斯提出的“泛智教育论”对当今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具有重大启示。

  分享书籍:《读懂孩子的心》

       分享人:郭世贤

       教育实际上就是一门"动心"艺术,父母应该懂得教育孩子要读懂孩子的心,而读懂孩子的心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他的心里,知道他在想什么,"对症下药"才能对孩子施以正确 有效的教育。《读懂孩子的心》这本书极具有参考价值,是樊登送给中国父母的养育书籍。

  分享书籍:《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分享人:吴守芝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阐释了幸福是一种心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幸福是需要用心去营造的。所以,一个幸福的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幸福的教师会爱上这群纯真无瑕的孩子;一个幸福的教师会享受课堂 ;一个幸福的教师更应该与书为伴。从事教育的老师们,请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幸福,用无私的爱与奉献创造教育的幸福,坚守教育的崇高理想,享受教育的职业幸福。

  分享书籍:《爱的教育》

       分享人:张晓玲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不但是文学名著,还是一部教育学名著。作者以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个小故事,饱含师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社会之爱、乡国之爱......让人流连忘返。从安利柯身上,我们明白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源自父母和长辈的大爱。   

  踏着轻柔的乐曲,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以氤氲的书香点缀冬日的校园,砥砺初心、滋养心灵。未来,柴河第二小学将持续开展系列活动,一起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

撰稿:丁冬雪

图片:马雪梅

一审:李晶

二审:谢静

终审:吕金祥

阅读 16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