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社团课程】晋祠-“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中煜熠生辉的明珠
——五一路小学教育集团2018级4班“一班多品”活动一览

五一路小学
创建于2023-11-22
阅读 8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水有源,树有根,饮水思源,不忘根本,中华文化的根源精神应从小就深植于每个孩子的内心。“同学们,你们去过晋祠吗?知道那里的辉煌吗?……”孩子们正襟危坐,对答如流,书声琅琅。

  11月21日,“家长进课堂”活动中,五一路小学2018级4班学生家长特别邀请了民建太原市委会文旅专委会委员、太原十佳记者吴建新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学国学经典、品中华典故、识历史知识、观国粹文物”艺术课,课上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宝库”晋祠。

  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 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

  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圣母殿在晋祠中轴线最后隅。前临鱼沼,后拥危峰,雄伟壮观。创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传说为宋代遗物。四周围廊,为人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风头椅是,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

  鱼沼飞梁在晋祠圣母殿前。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其结构为水中 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豕托桥面,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乙翼下斜至岸边。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神态勇猛,造型逼真,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

  献殿在晋祠内鱼沼飞梁之前。原为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创建,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简洁,出檐深远,外观酷似凉亭,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 晋祠之铭并序碑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唐太宗撰文并书。碑高195 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方座螭首额书飞白体“贞观廿年正月廿六 日”。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后到此酬谢叔虞神恩,铭文歌颂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国策略,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巩固唐皇室政权。全文一千百零三字,行书体,劲秀挺拔,飞逸洒脱,骨格雄奇,颇有王右军书意。刻工洗炼,是仅次于《兰亭序》法帖的杰作,可谓行书楷模。

  同学们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学习了晋祠历史,品味了晋祠的建筑美学,更是被唤醒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基因,同学们都将成为国学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承者。晋祠的伟大也许在这短短的一小时里并不能深度剖析,但一声声同学们的惊叹总是在课堂上响起,我们相信,一代代中国少年,在一节节历史国学课的熏陶下,必将成为未来之栋梁!

编辑:2018级4班家委会

审核:班主任万雅非老师

阅读 8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