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而清正廉洁,则是百姓对为官者的最大期盼。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清廉故事,在华夏文化中已成经典。
《诫廉家训》
北宋包拯,他为官清廉公正是妇孺皆知的,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洁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孙中有贪污受贿者,不能被称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不遵从此训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孙。”
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清正廉洁的典范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这是对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诗意表达。焦裕禄的一生,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是清正廉洁的典范。焦裕禄在日常生活上自我要求极为严格,这表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他的衣、帽、鞋、袜都拆洗过多次,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一床被子他用了几十年,上面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他下乡蹲点、调研、劳动时吃百家饭,住农民的草庵子、牛棚。他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购买的,有不少破损的地方。一次,有位干部提出要装潢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同志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他只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遍了兰考大地。
廉洁,似春的一棵绿草,经历了冬的噬虐,守住了自身的清正;廉洁,似夏的一缕清风,在繁噪的浮华尘世,独守自身的清凉。在这新时代,让我们一起来向廉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