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期中考试后

王桂春
创建于2023-11-21
阅读 2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期中是一个重要节点,期中后班主任对学生管理需要动点“真格”,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学生的培养不迷茫,亮出几把刷子。

    一、考后组织学生“补差”,明确下阶段目标

    每个学生都需要更好的自己,通过期中的“诊断”,找到各自的差距,心态、考试技巧、学习方法、知识漏洞等,要明确一个方向,确立一个目标,对待学生的发展要治“未病”,要下“先手棋”。在成绩补差上,我推荐采取“考后全会做”措施,即利用期中后一周内的时间,组织学生边学新课、边复习已经考过的期中试题,确保考后100分,把易错点、易混点作为资源再利用,激发成功感,夯实学生成长的根基。


    二、重新再次读懂学生,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指导方案

    读懂每个学生,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走进学生的世界是德育工作的前奏。期中考试前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业上,日常行为、文明礼仪一般被忽略。期中后,行为管理、养成教育要“紧一紧”应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松一松”,通过动态观察,重点关注班级内学生异常行为与同伴冲突,通过家访及调查问卷了解其家庭变故、身心健康等多方状况,对学生管理做到超前预防、临界预防、止犯预防、再犯预防,来应对学生问题发生的“积压、酝酿、爆发、反复”四个不同阶段。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一名知心教师,发现学生的尊严和价值,用感情去感化,用诚心去劝导,用耐心去说服,用爱心去慰籍,方可有效疏导学生“学困、心困、情困”等初始情绪,厚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做到“立德树人”,对问题学生及时教育、干预、跟进。如果不能重新读懂学生,找不到与学生情感的共鸣点和行为的链接点。学生就会深陷身边的不良小团体中,陷入“学困”到“厌学”,“心困”到“心理疾病”,由“情困”到“早恋”“单相思”等,成为学业、行为“双忧生”。


    三、进行期中总结,创设仪式感

    一个阶段要有一个阶段的总结,总结或承诺要形成文字或办成手抄报,也可以在主题班会课上登台讲出来,方便交流并接受大家的监督。

    学无境弦歌无辍,行有道芳华待灼。教育学生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和一份讲求艺术的事业。如今的学生行为较之前趋向极端,一个方面部分学生深受网络负面信息影响,有些学生通过线上匿名等方式“晒自伤”,甚至进行更危险的话题讨论,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不当言语和行为也在此过程中更趋极端。当然,极端事件容易引起学校、家庭关注,引发社会舆情。死亡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要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教育无非是爱与榜样,除此别无他法。成功概率20%的事+重复14次=95%的成功率。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成功率绝对不低于20%,教育者要拥有心力与毅力坚持去做正确的事,通过思维方式的改变、顶层设计与创新实践,不断打造学生成长的平台,生成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良言,做智慧班主任,做成功的教育,谱写精彩的教育华章!  

阅读 2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