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县大安镇中心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好玩的报纸》

I
创建于2023-11-21
阅读 45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大一班《好玩的报纸》缘起于幼儿园主题式课程“垃圾分分类——变废为宝”这一主题活动,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对资源再利用、绿色生活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废旧报纸就是其中的一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尽可能运用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教学,并注重各领域间的整合教学;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或废旧材料进行游戏。

孩子们畅所欲言的说出报纸可以怎么玩,一日生活皆游戏,孩子和老师们一起开启了关于报纸的探索游戏......

一、初探报纸的玩法

孩子们拿到一张旧报纸最先看到的是有图片、文字、日期等组成新闻的元素,过期了的报纸可以怎么玩?孩子们玩出各种花样:

(一)个人游戏

玩法:报纸卷卷

望远镜,“老师我看到你了”“老师我的望远镜比较大

贴一贴,捏一捏,报纸变成纸球和纸棒。

    (二)互动游戏

玩法1:报纸和篮球操可以这样玩

01:11

用报纸玩跳高

00:07

玩法2:报纸快跑

报纸披在身,我们一起往前跑,看看谁的没有掉下来。

00:05

    玩法3:报纸变成被子,垫子,大喇叭有的小朋友把报纸铺身上,变成被子,有的小朋友把报纸铺在地上当野餐垫,时间到了同伴拿着报纸卷一头大一头小的大喇叭说:“小朋友起床啦”。

玩法4:抛、投掷、踢

00:03

在游戏中,孩子们享受游戏的快乐,力量上得到锻炼。

00:05
00:12

玩法5:报纸变成野餐垫,孩子们开启角色游戏。

00:39

玩法6:折纸飞机

00:03

玩法7:两个小朋友分别将两张报纸放在脚下,“石头剪刀布”,谁输了就要对折叠报纸,最后看看谁的报纸宽就赢了

00:20

         教师支持与策略

    1.教师有效地抓住幼儿对报纸感兴趣这一个点,活动以幼儿的探索创造为主主体,使幼儿在体能、情感、智力方面得到发展,让幼儿获得知识并并迁移于生活中,并感受获得成功的快乐。

    2.在本次游戏探索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游戏以幼儿为主体。幼儿自主选择了游戏的材料和玩法,教师为其提供所需的材料,幼儿通过和同伴之间的交流沟通,从简单的个人游戏到互动合作游戏,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自由尝试、体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经过几天的探索,孩子们的兴趣有所减少,通过家庭共育及增加材料投放的方式继续推动活动的开展。

    二、亲子共探报纸的玩法

    1.教师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引导小朋友和家长交流、讨论报纸的新玩法

    2.亲子共探报纸新玩法主要有:将旧报纸做成成风筝、纸盒帽子、包包等。     

3.游戏复盘:

(1)师幼共同整理已探索出来的玩法-谈话:

哪种最好玩?哪种最难?还能想到新玩法吗?孩子们的玩法多集中在户外游戏以及将报纸反复简单折叠方面;有孩子提出可以“剪报纸”,但是我总是剪断,有部分孩子提出相同的问题:我不会剪报纸,我剪得短短的

(2)教师思考及策略:

孩子剪报纸的困难的原因在于:孩子使用剪刀不熟练,加上报纸材质相对较软,难以剪得平整。


《指南》在大班孩子动作发展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目标3)中提出: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但现在孩子们的水平测次不齐,有的可以剪出想要的形状,有个别新生却还不会使用剪刀。

为了支持孩子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于是教师组织了集体教学活动《好玩的剪报纸》。

    三、关于剪报纸条的探索

    (一)第一次剪纸:尝试剪出最长的报纸条

    活动中,老师让孩子们挑战:剪出最长的纸条。小朋友明确要求后开始剪纸,有的剪了报纸(长方形)的短边,有的剪了短边,有的孩子却迟迟没动手并说:“老师,我不会”,老师鼓励他先看别人怎么做。当第一个孩子剪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他也开始动手,虽然剪得不平整,老师及时表扬其大胆动手剪纸的行为。

    小朋友把自己的纸条写上学号并贴在黑板上,并通过对比及同伴的分享中,得出了:报纸(长方形)的长边比短边长的结论。

    行为分析:

    1.《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第一次剪纸教师并没直接说长方形的哪条边比较长,而是给予孩子自由的思考和探索空间,在动手操作后,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后,总结出长方形的长边比短边长。

    2.《指南》在科学领域提出: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在第一次剪纸活动中,剪得比较长纸条的孩子在分享后都特别激动,都忍不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成果,并乐于相同伴展示自己的剪纸办法,直到同伴也能剪出自己满意的纸条。

    3.孩子们虽然在操作、对比中了解了长方形长短边的关系,但距离“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这一目标仍有距离,大部分孩子剪得不够平整。但孩子们对剪纸游戏依然热情高涨。

    教师支持策略:

    1.教师注重幼儿的学习品质,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方法,而是通过引导他观察和鼓励的方式进行探索,坚持完成一件事。

    2.孩子使用剪刀的方法不正确。教师通过家庭共育、同伴学习的方式帮助她。

    3.根据孩子的兴趣及其发展情况,继续提高剪纸游戏的难度。

    (二)第二次剪纸,游戏升级:挑战将报纸的长边和短边连起来不剪断

    孩子们在第一次剪纸经验的基础上,存在剪的比较短且不平滑的问题,我们进阶提出挑战游戏“将报纸的长边和短边连起来不剪断”,第二次剪纸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孩子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且都能积极动手剪纸。有孩子总是剪断,教师观察到富霖是沿着报纸头的黑色直线剪的,所以他剪的纸条是较长且平整的。于是我请他上前展示他的剪纸技巧,小朋友们观看后,

承睿提出:“我们可以画一条直线再剪就不会把报纸剪断了。”老师抛出问题“那怎样才能画出一条长长的直线呢?”,有孩子说棍子、有的说尺子、有的说铅笔。老师引导孩子们在活动室找一找能帮助自己画出直线的物品。

    小朋友尝试利用各种工具在报纸上画起了直线,留出足够的位置,再画另外一条线,按照要求将长边和短边连起来。

行为分析:

1.大班的孩子对于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特别感兴趣,虽然剪纸游戏已经玩过,但是随着能力的提升,挑战难度的升级 ,孩子们积极参与并并能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愉悦感。

2.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如有的孩子剪纸越来越平整,有的孩子才刚学会正确剪刀。

3.孩子们通过同伴学习、探索借助其他可以辅助画出直线的办法,尝试剪出又平整、又能把报纸的长边和短边连起不剪断。

    教师支持策略:

    1.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在孩子发现问题时,能及时引导幼儿使用尺子画直线。

    2.教师能珍视同伴学习价值,引导已经掌握的小朋友分享方法。

    3.教师发现幼儿不剪断纸的方法,适时引导幼儿使用工具帮助自己剪出一条“不断的纸条”。

    (三)第三次剪纸:剪出最长的报纸条

    孩子们掌握了不剪断纸条的方法,老师又提出新的游戏挑战:“用连着剪的方法剪出比前两次更长的报纸条。

    有孩子能剪出比前两次长的纸条,并分享自己的剪纸方法:“顺着报纸来回来回剪”。其他孩子也在同伴分享中掌握了新的剪纸办法。

    孩子们在三次剪纸游戏后意犹未尽说还想继续剪出最长的纸条,于是提出了自由练习和分组比赛。

行为分析:

孩子们能通过目测的方法比较大家剪出的纸条哪条比较长,但是并不能很准确表达为什么我能剪出长的纸条,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纸条的粗细,感知在同样大小的报纸上,纸条剪得越细就越长。

教师支持策略: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孩子在掌握一定剪纸技巧后,在挑战剪纸游戏中活动成就感、愉悦感,对剪长的纸条越发着迷,教师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提出了剪纸比赛——谁的 纸条长。

(四)第四次剪纸:剪纸比赛——谁的纸条最长

    1.采取男、女分组比赛,金燕在剪纸中主动教陆霏用剪刀。

    2.关于怎样找出全班最长的纸条,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对比方法,有的说用身体比一比,有的说直接纸条和纸条比,就能比出谁的最长。我们通过一一对比的方法,找到了最长纸条,这时有孩子提出:“最长的纸条有多长?我剪的纸条有多长?”我们一起讨论了方法,决定也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一找有什么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纸条的长度。

森文分享:用身体和纸条比一比,谁的高(长)

00:17

佳一分享:和别人的纸条比,得出最长的纸条

00:15
00:49

行为分析:

1.当幼儿完成一个作品或是发现一种玩法时,愿意并大胆和大家分享,当发现陆霏因为不会使用剪刀而烦恼时,金燕主动给予帮助,多次在其面前示范剪刀的用法,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陆霏也在游戏中学会了正确使用剪刀

2.经过几次剪纸游戏,孩子们对剪刀使用更加熟练、能剪出比较整齐、平滑的长纸条。

3.对于最长纸条的评比,孩子们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如何用更准确的方式说明谁的纸条更长。

教师策略:

1.教师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分享自己怎么剪出长的纸条,下一步要怎样准确比出谁的纸条最长。

2.家园共育:开展测量工具大调查,并将相应工具带来

3.教师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读数。

    四、关于测量的探索——“我的纸条”长度测量

(一)测量工具

    我们展开了“测量工具大调查”,并把测量工具带来幼儿园。师幼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我会用尺量》一起认识了各种测量工具和使用方法,并在测量后尝试自己读数并做好记录。

    (二)测量方法

    1.尝试测量——谁的纸条最长

    测量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纸条不够直,不能准确读数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用笔分段做记号、读数,在记号处继续往下测量、读数,并将各段数相加即为总数。

    孩子们根据纸条长度找合适的地方测量,金燕来到走廊测量,并数了数自己的纸条有5个瓷砖那么长。

    测量到更长的纸条,孩子们就到一楼操场测量,最后测量结果是595厘米,随后孩子们提出:“老师我们的种植园有多长,比这条纸条长吗?”于是我们带着纸条和卷尺到种植园开始测量,得出种植园有450厘米,小朋友剪的纸条比种植园的纸条长。

    2.“我的纸条”长度测量

    小朋友测量出最长的纸条,也想测量自己的纸条分别有多长,便开始继续测量、记录。

    行为分析:

    1.《指南》科学领域中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提出: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孩子们对测量报纸条长度的充满好奇并积极探索,并能用数字、图画的方式记录结果。

    2.孩子们对剪纸活动造成教室的杂乱并没有特别的收拾整理的意识。

    教师策略:

    1.游戏中教师及时发现孩子们探索中遇到不懂测量方法的问题,抓住教育契机,通过家庭共育和集体教学的方式认识了各种测量工具和使用方法,为孩子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支持,体现教师的支持者的作用。

    2.孩子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由于每天都要到种植园照顾植物,所以孩子们在测量纸条结果出来后会迁移到和种植园比较。

    3.继续提问:剪好的纸条和剩下的报纸可以做什么?整张报纸又可以做什么?

    五、变废为宝:报纸变身记

    面对散落在地板以及挂满黑板的报纸条,老师提出问题:剪好的纸条和剩下的报纸可以做什么?

整张报纸又可以做什么?有孩子说,可以做报纸球,可以贴起来做裙子......于是,就有了“报纸变身”的创造活动,孩子们通过团一团做纸

     

球、贴一贴补充画等形式把报纸“变身”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始了报纸变形记,我想做“火箭辣椒”

00:21
00:21

    经过几天的探索,对于报纸变身,教师在户外和建构区放了孩子们卷的纸棒,小朋友在户外拿着纸棒玩,玩着玩着方韬越提出:“我们搭一个房子吧”,并且马上合作搭建了平面房子,教师提出:“能不能做立起来的房子,要怎么做?”,孩子似乎又找到了新的灵感,孩子们关于报纸的探索游戏仍在继续......

阅读 4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