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胰腺
胰腺为腹膜后位器官,长17-20cm,宽3-5cm,厚1.5-2.5cm 。分头、颈、体、尾四部。
胰头部嵌入十二指肠环内,其下缘向左突出绕至肠系膜上动静脉后方形成勾突。肠系膜上动静脉前方部分为胰颈。胰尾抵达脾门。
急性胰腺炎(AP)
是指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出血、坏死。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血尿淀粉酶升高等为特点。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预后良好,重者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1、胆道疾病(国内占50%以上):常见疾病有胆道结石、蛔虫,胆汁返流等。胆道结石阻塞胆总管末端,胆汁经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胆汁中的磷脂酰胆碱和胆盐可损坏胰管的粘膜屏障,诱发急性胰腺炎;急、慢性胆囊炎和胆管炎也可伴发十二指肠乳头炎症性痉挛或狭窄。
2、过量饮酒和暴饮暴食(西方国家占60%):酒精能直接损伤胰腺组织,还可刺激胰液分泌、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管内压力增高,甚至小胰管破裂,胰液进入腺泡周围组织而引起一系列的酶性损害及胰腺自身消化。
3、代谢性疾病:甘油三酯在胰酶的作用下生成游离脂肪酸对胰腺腺泡的直接损伤所致,高脂血症所致血液粘稠度升高也可增加胰腺病变。
4、创伤:上腹部钝器伤、贯通伤或手术都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经Vater壶腹的操作,如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导致2%-10%的病人发生胰腺炎。
5、其他:①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败血症;②药物因素,如利尿药、雌激素、对乙酰氨基酚等;③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如妊娠、高钙血症等;④遗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1、腹痛:常于饮酒或高脂餐后突然发作,腹痛剧烈,呈持续性、刀割样疼痛。位于中上腹偏左、严重时腰背部有放射痛。 2、腹胀:初期为反射性肠麻痹,继发感染后为腹膜炎症刺激所致,腹腔积液加重腹胀。 3、恶心、呕吐:发作早且频繁,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呕吐后腹痛不缓解为其特点。 4、发热:早期可有中度发热,38℃左右,胰腺坏死伴感染时,持续高热为症状之一。 5、腹膜炎体征:压痛、反跳痛,上腹扩散至全腹 6、其他:①合并胆管炎者可伴寒战、高热、黄疸。胰腺坏死伴感染时,高热为主要症状之一;②重症胰腺炎病人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低血容量,乃至休克;③少数重症胰腺炎可于左腰部有青紫色斑(Grey-Turner征),在脐周也可有青紫色斑(Cullen征);④伴急性肺功能衰竭者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和发绀;⑤伴胰性脑病可有精神症状,包括感觉迟钝、意识模糊、易怒、精神变态和昏迷;⑥肾功能不全,少尿;⑦胃肠出血时可发生呕血和便血。血钙降低时,可出现手足抽搐。辅助检查
1、血、尿淀粉酶测定:①血清淀粉酶值在发病后3-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4-5天后恢复正常;②尿淀粉酶在发病24小时后开始上升, 48小时达高峰且下降较缓慢,1-2周后恢复正常。血清脂肪酶明显升高,是诊断急性胰腺炎较客观的指标(24-72小时开始升高)。
2、影像学诊断:①腹部B超:简单易行,但肠道积气会影响诊断,可显示胰腺肿大、胰周积液,可发现胰周脓肿及假性囊肿,亦可了解胆囊、胆道情况;②CT扫描:最具诊断价值,对胰腺炎的分型及并发症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敏感性可达90%;③MRI+MRCP:同CT,另外还可明确胆管、胰管疾病情况,有利于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
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①胰腺坏死;②胰腺脓肿;③急性胰腺假囊肿;④胃肠道瘘;⑤腹腔或腹膜后出血。
2、全身并发症:①败血症;②ARDS;③心律失常与心衰;④急性肾衰(ARF);⑤胰性脑病;⑥糖尿病;⑦消化道出血。
预防措施
1、减少诱因: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戒酒、预防感染、正确服药等。
2、休息与活动: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疲劳和情绪激动。 3、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低脂饮食,少食油腻食物,忌食辛辣刺激,禁烟酒。4、控制血糖与血脂:监测血糖与血脂,必要时使用药物控制。5、体检:定期体检。谢谢观看!
素材取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