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有信,落叶满径,教研有期,润物无声。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长坡中心学校本部2023年11月21日开展了二年级语文“同课异构”暨优课展示活动。
确定课题,集体备课
在石良美组长的精心安排下,二年级语文科组的老师们根据各班上课进度,共同确定课题为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我要的是葫芦》。她们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单元主题要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在共同讨论、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使得教法更加符合学情和低年段学生心理特点,有效弥补了个人备课的不足,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化成长。
同课异构,绽放光彩
磨课时,每位老师都认真钻研,结合自班学情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最后,由符蕊老师代表本年级进行优课展示。
精心准备,多次试教
符老师十分用心准备着本次优课展示,认真翻阅教参,反复修改教案,斟酌课堂用语,请教组内有经验的老教师,以期达到满意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参与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动手设计了精美动态的教具,精心准备了视频和音频等课件。
聚焦课堂
课堂中,符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氛围和谐融洽,以任务群的形式驱动课堂教学。任务一:复习词语,体会“可爱”,以写有词语的葫芦图片复习导入,既巩固了旧知,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任务二:对比插图,感受“变化”。符老师出示课文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之处,感受葫芦的变化,适时评价学生,再通过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变化的原因的好奇心。
任务三:研读语言,探究联系。孩子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当叶子上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并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链接课后第二题,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来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落实教学目标。
任务四:深入探讨,发现寓意。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叶子上的蚜虫到底要不要治?播放植物科普小视频,了解叶子、蚜虫和葫芦之间的联系,并结合板书总结寓意。创设情境说话: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掉了一地会说些什么?即巩固了寓意,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任务五:抓住难点,认真书写。出示生字“治、怪”,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占位及关键笔画。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展示评议书写,使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任务六:拓展阅读,推荐作业。1.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2.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几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么样呢?
自我反思,促进成长
课后,符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意图进行了阐述。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听课结束后,老师们研讨教学方法,交换教学心得。大家各抒己见,在肯定授课教师闪光点的同时,及时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为提高教学质量建言献策。
亮点:
一、本节课符老师教学目标明确,循循善诱,能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精心备课,深入浅出,课件制作也比较精美,为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创造了良好的情景;二、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们在不断地朗读中感受小葫芦的变化和种葫芦人的心情。三、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探讨:叶子上的蚜虫到底治还是不治,明白叶子、蚜虫和葫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道理,由浅入深发现寓意。
不足与建议:
一、老师的教学语言应抑扬顿挫,从而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探究寓意不仅可以从学生讨论交流:蚜虫治不治问题、播放植物科普小知识了解叶子、蚜虫和葫芦之间的联系入手,还可以从邻居的角度出发,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而感到后悔,从而总结寓意。
专题讲座
随后,石良美老师根据符老师上的第四单元课文,做了有关寓言单元教学的小讲座。为我们今后的寓言单元教学指点迷津,指明方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成长,一次收获。在教研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浓浓的教研氛围,最终将使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