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重庆校园,与名师牵手共成长

嘉嘉(可嘉)
创建于2023-11-21
阅读 12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1月19日,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四批小学名教师(数学二组)重庆段培训拉开西南循证之旅。

  重庆市教育科研培训专家余华云以贴近一线老师的实际教育教学经历以及国内外循证研究的探索与实践现状谈“为什么循证”“循什么证”“如何循证”等核心问题,会场气氛活跃。下午青年长江学者赵鑫教授从“何谓教研”开始激发老师们的思考,再以“自然分材教学”为例用实证说明学校教研重在理顺教学关系。两场专家讲座带来了思维的盛宴,老师们站在更高层次的理论视角下思考自身循证教育案例的缺失,为更好的完善案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1月20日,迎着秋日清凉的晨风,我们走进了有百年办学历史的中华路小学。陈果主任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她先简单的跟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情况,然后让我们观看了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短片。吴茜主任以“有趣的阅读和深度的思考”为主题,分享了她对数学阅读的深入思考。她首先分析了近几年的高考数学都是以全面考查数学核心素养出发,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强调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随后她分享了学校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活动实践,通过数学阅读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下午第一节,胡渝鱼老师执教五年级上期数学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立足度量本质,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推导概括”的过程,真正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含义,深刻体会到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第二节,青年教师舒文莉执教四年级数学阅读课《李白买酒》。这节课以李白买酒的故事为线索,引导学生在民主课堂中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体会逆推策略在解题与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11月21日上午,渝中区数学教研员王红梅老师为我们数学一二组的老师们,开展了以“数学阅读:学科育人的新路径”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阅读的重视,全学科阅读逐渐进入教育视野。那么,如何做好数学阅读呢?王老师从两个板块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一是数学阅读是什么?难在哪里?二是三种阅读课(引创式阅读、论证式阅读、拓展式阅读)的实施路径。

  王老师用《原来如此》一书中的作品和各个学校的优秀案例为大家带来中肯的建议与珍贵的思路,似春风化雨,浸润心田。王老师带来的鲜活例子、阐述的丰富理论,让老师们明白数学阅读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新要求,学科育人的新路径。

  11月22日上午,渝中区教师进修学校何袁静老师先为学员们分享了参加国培信息素养提升培训班的一些收获,为大家介绍了几种比较好用的工作软件。如:文心一言、讯飞星火、UMU互动等。接着,何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品读课标,从前言部分开始,细读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大家深刻领会课标的内涵。

  当天下午,我们参加了王红梅老师工作室的活动。首先由王老师工作室成员欧阳雪老师分享了《一份特殊的课后作业——课堂回忆录》,汪辉老师分享了《结构化视角下的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思考》,陈丽娜老师分享了《在“阶段性自我评价”中培养反思能力》的做法。三位老师展示了学生不同形式的特色作业,都注重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走新",更"走心"。接着,王红梅老师工作室回顾与反思小组的李晓薇老师和李枚老师分享了《"回顾与反思"中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呈现研究——以人教版“解决问题"为例》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标准界定、研究过程、研究结论、教学策略这四方面进行分享。在解决问题教学的"回顾与反思"环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反思结果,更要回顾过程,总结方法。通过王老师工作室成员的分享,我们对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有了更多的思考。聆听了王老师工作室成员的讲座后,我们数学二组的成员侯咏娴老师和郑志雄老师畅谈了聆听讲座后的感受,也分享了自己所在学校数学科组开展以评促教的相关教研活动。

  最后,王红梅老师还为我们作了《探索:学科实践》的讲座。王老师以"小数乘法"单元为例,分享了将大单元教学融入数学学科实践的案例。在本案中,以“换个角度识小数乘法”为主题,设计任务及核心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通过开展学科实践,培养儿童高阶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王老师的讲座总能深入浅出,真正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11月23日上午,王红梅老师进行了《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命题设计》的主题报告。王老师就为什么要开发监测工具、测试的框架是什么、命题应遵循哪些原则、命题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命题的基本流程和步骤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首先,王老师详细解答了“为什么要开发监测工具?”这个问题。她指出,学校和老师需要一个有效的工具来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而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命题设计就是一种有效的监测工具。

接下来,王老师就“测试的框架是什么?”进行了讲解。她首先介绍了TIMSS和PISA这两种国际测试的框架并梳理它的变化,并从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进行了分析!

在讲解“命题应遵循哪些原则?”时,王老师强调了命题需要遵循课标要求和操作要求!同时强调题目要具有公正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反馈性。她指出,命题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讨论“命题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时,王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何确定命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如何保证命题的公正性?如何提高命题的质量?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让在场的听众对命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次报告,老师们对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命题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开发有效的监测工具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同时,王老师的讲解也让听众对命题的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们收获颇丰,不仅学习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与众多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分享。通过培训,我们意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我们还了解到了许多新的教学资源和工具,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活动非常成功。我们相信这些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将这些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为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 12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