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交通文化传承创新
道路交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了评价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关系到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发展。在众多专家学者看来,中国的道路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无路时代’,那时没有‘公路’的概念,草径、小路是最常见的,人们通行只能靠双脚,日行距离不过方圆十里;第二时期是‘马路时代’,这时候马车、牛车、驴车一切以牲畜为动力的车辇开始出现,这时人们行程可达百里开外;第三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正处于的‘公路时代’,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享受着日行千里的便捷。”
“曾经福建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这足以看出公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火车没有汽车快”一直占有一席之地,“那是由于福建多山、多弯,火车通行相对不便,因此公路在福建的历史沿革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说起公路文化时,中国的公路文化大体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大家只知公路,不知公路文化,‘要致富,先修路’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家专心修路,修结实的路;第二阶段是受外来公路文化理念的影响,大家开始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公路文化’,但是又没有统一标准,科技人员认为公路文化是先进科技,管理人员认为公路文化是好的管理和制度,文艺工作者认为公路文化是在路边绘画、唱一支公路之歌……理念都在理,却不能协调一致;第三阶段就是现在的文化品牌建设,该如何修路、修什么样的路?如何将各方文化融合在一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人修的路,是中国人管理的路。”
“如果想要发扬福建的公路文化,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强城市道路的管理。”只有规范了相关出行,福建龙岩的公路才能在畅通的基础上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