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文章

创建于2023-11-20
阅读 35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11月10日,铜矿小学组织语文教师胡颖、汤林燕远赴厦门参加了第34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活动中,教师们认真聆听,撰写笔记,从中领略到了名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

       活动开始,薛瑞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堂《思辨与写作》报告,薛老师强调要让孩子爱自己的真感受,爱自己的真思维,强调写作要“真情思辨”。

      何捷老师的古诗教学,妙趣横生。何捷老师的《出塞 》一课上出了理性的味道。 

读顺的层面:增补平仄的教学。

读到的层面:通过 景 人 事 物 的小表格,启发学生了解这首诗讲了什么,颇有点写作课的意味。

读懂的层面:拓展资料,运用坐标轴,带领孩子跨越时空进行对比,感悟古诗的内涵情感。

       王瑞雪老师富有诗情画意的诗韵课堂立意深远、层层递进,由人到词到情感,最后探寻诗词背后蕴含的价值,抽丝剥茧,让人如沐春风!其中最令人倾佩的是王老师脱口说出的古诗词,尽显其风韵古典气质女性,以及她课件左上角的诗句对每一环节的画龙点晴的概括,成功地诠释了她对“诗韵课堂”的独具特色的追求,让人耳目一新。

       赵志祥老师的课轻松、随和,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和情趣;肖培东老师自信儒雅,以几个感叹词即构建一节课的情感线索,清清爽爽教语文。

       肖培东老师自信儒雅,以几个感叹词即构建一节课的情感线索,清清爽爽教语文。

       肖培东老师建议:上一堂朴素的、艺术的语文课。

       语文课回归朴素之美,学生把握学习语文的规律,掌握基础的听说读写,和学生回归语言文字的运用,体会文章的魅力,

       语文课要寻找艺术之美,追寻听说读写的务实,搭建奇妙的艺术支架,设计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许嫣娜老师的《曹冲称象》,巧妙的设计,将随文识字无痕地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学习价值。由“官员”一词拓展到“随行人员”“饲养员”“船员”,最终定位于“员”“表示有某种特殊身份的一类人”,这样的识字解词无痕地化于教学中,真是妙!

       周益民老师的《神奇宝物》这节课脉络十分清晰,猜宝物——读故事——议故事——编故事,一堂课的信息量非常大,引导孩子们借故事思考讨论归纳,整堂课激荡着思维的火花,学生们在思维的碰撞中领悟民间故事的内涵,训练提升了课外阅读能力。 

       朱煜老师《牛和鹅》教学,从阅读批注——提炼方法——说批注——写批注——说批注,层层推进,有效地将知识和能力落地,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在“批注”的学习过程中,处处回扣语言文字,有发现,有想象,有感悟,有思辨,学生习得了方法,训练了思维。在“批注”中学习“批注”,非常接地气的一堂课,堪称“批注”教学的典范。

       戴建荣老师的《示儿》,为我们语文教师打开了古诗课堂建构的新思路。戴老师将吟诵与阅读指导融为一体,将“读”、“诵”、“吟”结合,让学生在“诵”中理解,在“诵”中感悟。整堂课在多样的诵读中行云流水的链接,使课堂的语文味展现的淋漓尽致。吟诵的重要价值在语文课堂得以充分体现,回归了语文课堂应有的朗朗书声。

01:12

       两天半的观摩会,我们观看到了不同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家满载而归。名师们的精彩演绎犹如春风化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名师与课堂的魅力。回校后两位老师就学习心得进行了分享。

阅读 35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