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用学习的方式去旅行,
让行与知同频同振。
“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北魏郦道元曾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云冈美景。
跨越1500多年的历史长河,而今,平城区第十一小学六三班的师生们来到这座坐落在大同西郊、武州山南,承载着岁月沧桑变迁的古代雕刻艺术宝库——云岗石窟,一起品味这千年古韵。
一路的兴高采烈,一路的欢声笑语,大家乘坐着大巴车前往目的地,很近的路程,但是这一路似乎太漫长,孩子们早已压抑不住内心的期盼和激动,不时地张望车窗外。终于到达了期盼已久的云冈石窟,“云岗石窟”几个大字赫然醒目,大树郁郁葱葱,带来满眼的绿意。
从炎炎烈日到蒙蒙细雨依旧挡不住孩子们对学习的渴望,独特的园区环境给孩子们呈现出大自然的魅力,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跟着讲解员的脚步,孩子们来到了不同石窟,从不同佛像身上感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精神,看孩子们的表情是听的多入神,这是一堂难忘而又充满情怀的课程。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孩子们驻足参观,形态各异的佛像,各种元素交织汇集,集中展示了历史发展历程,突显了石窟历史、民俗和文化艺术的精髓。各种老旧农耕用具和生活场景见证了一段孩子们触及不到的历史,更蕴涵着一脉相承的佛文化,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教育中感知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沿着一条小路前行,烈日中夹杂着自然和清新之气,曲径通幽处,孩子们在蜿蜒的小路上说说笑笑,陶醉于自然的美景中。
“未成曲调先有情”车行路上,步于胜地,亦是别样的“课堂”,一路风光,一路笑,一路憧憬一路情,半天的研学历程虽短暂,但相信是非常充实和丰富的。研学旅行,将“研”与“游”紧密结合,使孩子们在校外实践活动中磨炼了意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快乐中学习,亲近自然,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课。
就这样,通过现代的视角、用很“燃”的方式,原本不可移动的石窟艺术变得鲜活起来,人们可以零距离感受1500年前工匠依山雕凿之不易,感受巍巍云冈千年佛像的雄伟壮丽,在同一时空下,艺术与科技、音乐与现场、古人与今人对话,沉浸式体验引发内心共鸣,于一窟中感受过去、现在与未来共存,现实、神话和信仰同在的极致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