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血社火”简介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艺术瑰宝多在民间。社火就是民间文化艺术一颗璀璨明珠。宝鸡市陈仓区“赤沙血社火”是社火中的一个独特种类,更是明珠中的瑰宝。它是陕西乃至全国保留的一个独特的社火种类,以独特的表演形式,夸张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一绝,声名远播。
赤沙镇血社火以古典名著《水浒》中武松怒杀西门庆为兄长武大郎报仇雪恨的故事为题材,以斧子、铡刀、剪刀、链刀、锥子等器具刺入西门庆等坏人头部,胸部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武松威武不屈、为兄报仇雪恨的坚强决心和无畏气概。场面恐怖血腥,形象十分逼真,故叫血社火。有名“快活”。一是取材《水浒》中地名,即“快活林”;二是取其意,即铲除了为非作歹的恶人,大快人心。也叫“扎快活”,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庄户人,一年四季没有个快乐的时候,扎快活就是追求快意开心。另一个就是通过社火游演宣扬惩恶扬善,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据传,清朝末年,一位串乡打铁匠人,病倒三寺村头,村里一位吴姓老人,将其接到家里,不仅给其饭吃,而且煎熬中药为其治病,直到痊愈。
为了感谢救命之恩,铁匠打造特制剪刀、锥子等十多件农家生产、生活常用工具。在元宵节,把村民打扮一番,在村里游行表演。铁匠离开前,把这套道具留在村里,并将化装技术教给吴姓村民。
“快活”化装技术,主要由吴老汉后人掌握。现存道具十三件,其中9件道具保存100多年。
无声胜有声,造型传真情。血社火最大的特点是神秘、血腥、阴森、恐怖。社火主要内容人称“七拳六脚十三件”,意即西门庆的13个打手,有的被剪子、锥子刺进眉心,有的被菜刀、杀猪刀、铡刀劈入脑门;有的被板凳、泥屣、砖块插入额头,有的被锄头、利斧、镰刀砍进头颅,有一个被利剑刺穿肚子,肠子外流。一个个扮相人物刀扎斧劈,浑身鲜血,皮开肉绽,惨不忍睹,面目狰狞,场面恐怖,蔚为壮观。
“血社火”关键是化装,据说有绝秘技法,世代单传,传男不传女。道具多用家禽、家畜血液和内脏,斧子、锥子等武器。真与假、幻与实,神秘难解,犹如魔幻。血社火取材独特,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讲究严格,谱样多而齐全,文化内涵丰富,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最高水平。
“赤沙快活”,神秘至极。六代单传,几近绝迹。改革开放,文化发展。“快活”受到外界青睐,第七代传人为陈仓区赤沙镇宁里巴村(原三寺村)吴付来。
近年来,在赤沙镇党委政府大力推介下,血社火应邀赴外省市表演近百场次,独特形式,美名远播,蜚声中外,美在云端。北京、上海、广东、外国客商慕名千里上门观看“赤沙血社火”。
岁月更迭,精粹永存。赤沙血社火,传承千百年。它以神秘曲折的传承历史,惩恶扬善的文化内涵、造型独特的艺术风格,表达了赤沙群众惩恶扬善,追求和谐的人生观,寄托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百看不厌,经久不衰,已成为陕西省宝鸡西部山乡每年春节一项重要的文化习俗,已经成为在外游子慰藉心灵的特殊精神文化。
目前已被评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发扬光大。陈仓区赤沙镇因“血社火”而名扬中外。“赤沙血社火”这颗文化明珠必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绽放独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