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完小宫智超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海无涯,行者无疆——记宁武县教学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研修活动

创建于2023-11-20 阅读539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勤奋学习,但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也不能忘记要终身学习。初冬时节,丝丝寒意萦绕身侧,却丝毫阻挡不了老师们学习的热情。11月12日到11月17日,宁武县教科局组织了为期5天的“北师大教学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的研修活动,我非常荣幸参加了此次研修学习。

  11月13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高级实验师,国内第一批且仍坚持在第一线从事拓展训练的资深教练——陈飞星教授,给我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领导力拓展训练——素拓游戏带来的启迪》。一个看似简单的团队合作游戏,却蕴含着深刻的理念。陈教授指出游戏像是一把尺子,衡量了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团队的整体素质。我们要摈弃“我们认为”这种惯性思维,在对应的时机做出理性的判断。在这场讲座上,我深刻认识到了游戏是实现快乐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最佳途径。

  下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正高级教师,原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教学副校长陈俊荣博士为大家带来了讲座——《教师作为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领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现实生活中,老师们提到研究,总会想到这是一件磨人的苦差事,不愿研究、不会研究、苦于研究、畏难研究。如何改变教师抗拒研究这个现状呢?陈教授以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这所学校教师成长的实践路径为例,与我们分享了教师如何成长的宝贵经验。教陈博士指出,管理者要做到“陪同实践”。实践研究是需要激励和支持的,管理者既是教师成长路上的陪伴者,也是同行者,我们要相信每一名教师都是积极向上的,要为教师创设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推动教师实践创新。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有幸到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跟岗学习。

  这次跟岗学习,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美的校园文化,使我切实感受到了润泽学校所倡导的“润物无声,择本致远”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观摩研讨活动,我对现代教育理念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局限性。同时,我也领悟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需要我在教学当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探究摸索。

  11月16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教研主任牛玉玺老师为我们带来《校本研修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的讲座。首先,在制定校本研修课程时,要明确需求,需求是基础,基于多元需求,明确研修的主题。其次,课程是研修的实体,校本课程的规划要研训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重研轻训或重训轻研等现象的出现,教研活动不能七拼八凑,课程与培训保持一致,相辅相成。接着,牛老师指出研修课程实施主要包含“师资”“任务与成果”“学员角色”三个核心要素。“师资”要素关注课程的落实情况;“任务与成果”要素在研修中起到驱动作用,在每一次研修活动中设置合理的“任务”,驱动教师的学习,并提供完成“任务”的路径,搭建脚手架;“学员角色”要素是研修实施的反应与体现。最后,课程评估可以采用“柯克帕特里克的四级评价模型”通过不同的衡量方法了解学员的研修成效。教师育人,非一课之功,乃终身之事,教育的知识和理念不断更新,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教师育人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要帮助教师充实,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就要从校本研修下功夫。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专家们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容丰富的教研知识。对我既有理念上的增长,又有知识上积淀,真正让我们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止。我将以此次教学研修为契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坚守初心、不负韶华,做勤于积累、勤于思考的老师,为教学不断注入生命活力,把学到的教育理念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去。行走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之路上,怀揣着对教育矢志不渝的信念,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更为辽阔的风景!

阅读 5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