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当“顺势而为”

美友179279730
创建于2023-11-20
阅读 30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实的要求贯穿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精力聚焦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研究政策、谋划举措、部署工作、指导推动,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大课题,广大党员干部切不可照搬照抄,要深刻领悟主题教育中蕴藏的“大势”,顺势而为,以小切口撬动乡村振兴大变化,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借生态之势,激活“绿水青山”之脉,焕发乡村“新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是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要探索乡村生态转化路径模式,依托乡村独特生态资源、农业、人文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在“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生态+”上下功夫,不仅增强乡村造血功能,还能充分展现出乡村的魅力,真正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借粮食之势,共护“十八亿亩”之线,站稳乡村“新局面”。“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在当前国际市场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粮食地位更加明显,要想稳稳端住“中国人的饭碗”,这是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大重要要求,不能舍本逐末,而是要以粮食为基石,去灌溉乡村振兴事业,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更加稳、更加踏实。

            借人才之势,共谋“精细育才”之计,焕出乡村“新气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乡村振兴是个长远之计,可能需要多年的接续努力,因此,如何筑起人才的防洪堤,显得至关重要。“引才”与“留才”可以实现“远水”解“近渴”,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源头的问题,想从根本上破乡村人才振兴的难题,唯有通过培育进行“开源”,方可逐步实现“近水”解“近渴”。要在乡村倡导以“人才”育“人才”,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积极开展“师带徒”“传帮带”,让人才这个堤坝越筑越结实、越筑越鲜活,才能牢牢守护好乡村振兴在发展过程中所收获的累累硕果。

阅读 30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