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互联网+”教研模式,打造“智慧教育”教研新生态
——广西2023年“国培计划”第二批自治区统筹项目——市县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名校长精准帮扶项目(第10组)简报2023.11.20下午

绣绣
创建于2023-11-20
阅读 24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11月20日下午,李红波教授为我们做题为《基于“互联网+”的教研模式凝炼与完善》讲座,为多样化智慧教研实施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研的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红波从“互联网+教研”的基本理论作为切入点,从角色、内容、资源、环境和评价5个要素论述“互联网+教研”的优势和特征,在智能技术环境下,构建教研共同体,实现多学科融合。

  为了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互联网+”在实际教研中的应用,李教授在讲座中也提供了模式的实践案例,这些案例清晰具体,可应用于学校教研中。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互联网+教研”会更加广泛地助力教研体系重构与创新,李教授的讲座将指引我们丰富教研的形式,开展更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学员总结

学员感言:


吴蔚:“互联网+教研”模式实现了教学与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教学与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学校也可以利用智能化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


黄颖:互联网+教研模式是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借助互联网的强大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优势,打破了传统教研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研活动。通过互联网+教研模式,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可以更好地自主学习和发展。互联网+教研模式的实践证明,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可以提高教研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水平,我们期待更多的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一模式创新教育模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梁秋华:本次培训主要包括互联网+教研模式的基本概念、实施方式、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课程设计上,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使培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加深了我们对互联网+教研模式的理解和认识。互联网+教研模式不仅可以创新教育方式,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黄家优:今天下午李教授的讲座阐述了教研的新模式,展示了以后教研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在讲座中,对于互联网+教研,不仅有理论的指导,也有方法与路径的传授,更有案例的说明,这对互联网+教研模式在教育帮扶实践工作中起到极大的助力作用。因此,帮扶工作的工具箱中又多出了一个有力能撬动发展的工具。


肖有福:今天下午的培训让我们认识到“互联网+教研”模式是伴随教育信息化而产生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随着科技创新发展,现在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教师教学研究与培训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与传统教研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不受时间和人员数量的限制,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空;信息容量大,增加了教研活动的容量。对于我们开展的精准帮扶校际间的教研活动,利用“互联网+教研”模式作为常规教研活动的延伸、升华,利用“互联网+教研”模式更加便利、快捷、高效。


李勇芳:“互联网+教研”模式有效的解决了教育帮扶受地域、时间、师资等限制问题,拓宽了帮扶的渠道,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云端授课、同步备课、远程协同、远程诊断等。


罗典:“互联网+”网络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对帮扶学校的教师而言,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和课堂的驾驭是最难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帮扶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潜心的研读文本,然后针对教学目的进行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


方幸:“互联网+教研”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的“智慧教研”,是一种不受空间限制的新型教研模式。教师可以通过腾讯课堂、钉钉课堂等教育平台实现网络授课、评课以及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大量的动画、虚拟实验、微课等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线下教研相比,网络教研更加便捷灵活,实现了共研共享共进。

编辑:广西名校长精准帮扶团队第10小组

组员:吴蔚 黄颖 梁秋华 肖有福 黄家优 李勇芳 罗典 方幸 韦鸿敏

阅读 24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