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促成长 知行合一在路上——扬中市实验小学二八班开展研学活动

陈沺芯妈妈
创建于2023-11-20
阅读 6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有一种课堂没有围墙

有一种书本藏在天地

有一种学习就在路上

  行之所见,拓宽视野;行之所闻,丰富知识;行之所感,塑造精神。研学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玩与参观,而是一次开阔眼界、品味人文的成长之旅。从前,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为了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习生活,让学生“学在天地间”,扬中市实验小学二八班于2023年11月15日组织学生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

整装待发

  出发前,老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礼仪、出行注意事项等各项教育,随后各班带队前往研学旅行基地。

非遗体验馆  扎染

  同学们体验了非遗文化——扎染。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它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同学们的扎染材料有橡皮筋、红绳、白色方巾。在认真听完扎染老师的指导后,大家开始自己动手了。他们将手中一块白色方巾折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然后用大小皮筋再进行捆扎,一块小小的布不一会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大家不但感受到了民间扎染制作的独特魅力,体验了图案千变万化的美感,而且享受到了扎染这种古朴技艺之美,学会了理解自然。

  太不可思议了,同学们一个个晾晒好自己的作品,随着微风飘扬仿佛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当这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扎染作品呈现在眼前时,大家内心欣喜不已,没有一幅是相同的,且都有各自的特色。有的色彩由浅到深,呈现出渐变的效果,花色丰富有趣,别出心裁。

田间课堂

  袁隆平爷爷说:“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对于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们来说,秋收也许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概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许只是知其意、不知其感的诗句。大家一起聆听了一场田间课堂,了解了农作物不平凡的一生,把珍惜粮食、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精神记在心里。

一米菜园  体验种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家还体验了去菜园里种菜,每个人都领取了代表耕耘快乐的劳动工具和希望种子,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干劲十足,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自然,体验传统农耕之乐。

  一上一下挥动锄头,一深一浅留下脚印。孩子们将在“一米菜园”田园研学劳动基地上种植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一棵棵小苗在土里扎根、生长,每个班级都有负责种植的作物,既激发了学生对耕种的兴趣,掌握种植技能,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感受到了劳动乐趣。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一秧一苗间,一耕一种中,劳动的种子已在一小的学子心中生根发芽。“一米菜园”将变成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自然乐园,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劳动中增强本领,在劳动中塑造品格,在付出中收获生活的馈赠,更加珍惜粮食、关爱自然。

采摘玉米

  本次研学,孩子们走进田园,去掰一根玉米,耕种一片田地。享受秋收的喜悦和耕种的不易,在玉米地里学习玉米,是一种最直观的体验!孩子们跟着导师了解玉米科普知识,了解完玉米的育种知识,孩子们化身为一名勤劳的小农夫,撸起袖子干农活,一起掰玉米!在劳动中感受劳作的喜悦和成就感。

团建拓展活动

  研学旅行,是放飞,是快乐,更是一次寓教于乐的远足。孩子们一起分享零食、嬉笑打闹,在寻找知识与感知生命的途中奔跑,在观察与想象的脑海里翱翔,在表达与实践的野外课堂中成长…… “游”出了新精彩,“研”出了新高度。

参观陈履生博物馆

  陈履生博物馆的研学之旅首先从参观一楼汉文化博物馆开始。讲解员引导着营员们欣赏千年以来的陶器农村制品,比如农村使用的猪圈模型、储钱罐(又名扑满)、陶灶的模型等,领略乡土民俗工艺。而这些乡土元素、乡村艺术,也使人逐渐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早期风貌。

  在展馆昏黄的壁灯之下,同学们体验到了一场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盛宴,倾听着历史深处的声音,寻根求源;而后讲解员又介绍了关于雕版印刷的知识,增加了孩子们对传统技艺的认识。

  同学们在本次研学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研学旅行这一游学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研学旅行的意义所在—最美的课堂在路上。

阅读 6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