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宫的历史连同它前面的文化广场可以追溯到1938年。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人着后规划长春。不久,他们便把今天的解放大路以北,东、西民主大街之间的这个区域定为"宫廷建筑用地"。
地质宫位于"八大部"建筑中心区--新民大街北端,是吉林大学朝阳校区(长春科技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教学楼,地质宫曾为日伪新宫内府所在地。地质宫是作为溥仪的正式"皇宫"来修建的。1938年9月动工,因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财力紧张而停工,只完成地下部分,而金碧辉煌的宫殿系50年代完工。
1953年,在原来基础上修建了这座绿色瓦顶,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一直以来,地质宫的设计者是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的说法流传已久,但种种历史资料表明,更为可信的设计者是曾参与过伪满宫廷设计的长春本土设计师王辅臣。因为是长春地质学院教学楼故名"地质宫"(1954年郭沫若题字命名)。地质宫是典型中国古代建筑风格门前广场有18万平米,称文化广场。地质宫内设有地质博物馆,从各种珍贵钻石,矿产直到各种古生物化石标本,恐龙化石等应有尽有,是六大自然科学之一地质学胜地。地质宫的水泥雕塑狮子一对华裱一对是工人趙俊庆的技艺作品,他没文凭、没资格证,但有技艺。当时(1953年)我们水泥、钢材等材质标号与现在质不可比似,但建筑质量高,至今七十年没裂痕没脱落。
殿前的草坪广场(现称文化广场,地标式名称,是长春市民休闲娱乐知名场所)可容50多万人集会。站在宫殿的中轴线上向南眺望,一条宽80米的笔直的新民大街直向南湖公园延伸,中线花坛为松、柏、丁香树风景带和两侧的高可钻天的杨树,形成1500米的绿色长廊,伪国务院及下属"八大部"中四个部办公楼全部坐落大街两侧,形成一个菱形景区,建筑各具特色,绝无雷同。文化广场前东西走向与新民大街垂直的解放大路,伪满时称兴仁大街,取兴旺裕仁天皇之意。
地质宫是长春历史上第一座采取高台基、大屋顶、古典彩绘手法设计的仿古建筑,馆内藏品丰富、特色鲜明享誉中外,是我国乃至亚洲著名的地质类博物馆之一,现由吉林大学使用。地质宫是热播剧《人世间》中的“吉春火车站”,是众多网友来长春旅游打卡的必看之地。
长春新民大街,是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它曾是伪满洲国时期的政治中心。新民大街不但是伪满皇宫的中轴线,还是伪满国都政治中心的"中央大道"。1933年建成后,取名"顺天大街",出自《圣经》"人应顺天";1946年国民党时期改为"民权大街",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命名,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新民大街,持续沿用。大街两侧,矗立的历史建筑十余栋,保存完好。被评为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
新民大街两侧历史建筑由北向南依次是:东侧1伪满国务院(1934年-1936年)现吉林大学医学院基础楼;对应西侧1伪满军事部(1938年建成曾名治安部)现吉林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东侧2伪满司法部现吉林大学医学院校部;西侧2伪满经济部现吉林大学医学院第三医院(中日联谊医院);西侧3伪满交通部现吉林大学医学院公卫学院;东侧3吉林省文化旅游厅办公楼是上世纪50年代长春新中国十大建筑之一,中国古典建筑风格、样式色彩与周边伪满兴亚式建筑协调一致;新民广场东侧伪满综合法衙(1932年-1936年)现东部战区964医院(原461医院);
长春德苑(原称朝阳公园、俗称小南湖)公园占地20.62公顷,2016年开园。公园南至清华路,北至吉大一院,东至新民大街,西至万宝街。公园整体结构简约静雅,景观布局明朗大气。公园内还有明德轩、明德堂、艺馨苑等建筑,是园区举办主题讲座、文化雅集等活动的主要场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道德教育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长春德苑”以道德教育为主题,以园林环境为载体,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与优秀传统道德理念融入古典园林艺术之中,实现了“德”与“苑”的完美融合。
旅游攻略:1.地铁2号线文化广场站
2.餐饮去欧亚新生活美食城(新民广场西侧)
长春地质宫坐落在文化广场的最北端高处、面南
地质宫名字由来出处
文物保护碑碑文
1953-1954年建成的地面上四层正门
这是左侧的坐狮、材质为钢筋水泥,看似雌狮,对此有疑问,按传统左侧应该是雄狮?
这是右侧的座狮、材质为钢筋水泥,是雄狮。
华表,材质为钢筋水泥,用涂料处理过的,色泽感观上不协调。
也不知道这一对华表是不是30多年前我所见的了。
旧满洲国国务院
文物保护牌
旧顺天大街
长春德苑
长春德苑
长春德苑
长春德苑
长春德苑之吉塔
长春德苑之---棋
小南湖(背景的楼群为长春消费最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