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无论多大的孩子都会爱上它,我们班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沙水区是他们最喜爱的区域之一。但是之前的沙池里只有铲子、小桶、车子等几种常见的类型,因此孩子们在玩沙时玩法较少,能够获取的经验也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他们的操作需要及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本学期的沙水区增加了一些自然材料,还有水管、pvc管、鱼骨架、筛网等,接下来孩子和它们之间又会产生什么互动呢?
挖渠引水
材料增加后,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持续高涨。这天,孩子们正在沙池中游戏,嘟嘟主动向同伴提议道:“不如我们一起来挖一条小河吧!” 说干就干,一旁的孩子们拿着小铲子就开动,不一会儿,一条小河就挖好了。
渠道挖好后,嘟嘟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水龙头,水流顺着渠道流了出来,但没一会水流就流不过去了。小译上前查看,并指着渠道的一处说道:“这里被沙子堵住了,流不过去。”嘟嘟立刻反应过来:“必须把那里挖掉才行!”
话音刚落,一旁的孩子们就合力将阻挡前方流水的沙子铲掉了,水立刻顺着渠道的方向开始流动。
搭建管道
但是仅仅过去十分钟,就出现了新的问题:当把水龙头关掉后,水就慢慢消失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有经验的孩子马上反应过来,小可连忙说:“因为沙子会吸水。”我继续追问道:“那用什么材料引水,水才不会消失呢?”“我知道!水管!沙池那边就有好多!”苗苗积极向大家提议。
接下来,苗苗就在沙池边寻找到了一些U型槽,她拿过来和小可一起动手操作,她们将三根U型槽拼接起来。
打开水龙头,过了一会儿就发现连接处会漏水,于是进行了调整,将圆管与U型槽连接,再次打开水龙头,这次连接处没有漏水了。
水池如何蓄水?
好不容易把水引到了水池里,可是水池里的水没一会就吸干了,这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回到了教室里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
沙子会吸水,水管又太小,只能蓄一点点的水,用什么材料可以不吸水,又可以围成一个水池呢?
小可:“有没有和U型管一样的材料,很大很大的就可以了。”
苗苗:“那用一个大水桶。”
坤坤:“可以用我家里的大游泳池。”
老师:“大游泳池是什么材料的呢?”
小十一:“我知道,是塑料的。”
老师:“那可以用塑料吗?”
小十一:“用塑料铺一个大大的池塘。”
说干就干,第二天,孩子们在昨天的基础上,在池塘处铺上了塑料布,然后再开水进行测试。
教师思考
这是孩子们三阶段的游戏场景,一共进行了三次,每次大概有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期间孩子们一直在发现问题—寻找原因—预设策略—尝试解决问题—又出现新问题的循环过程中。也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感知到了沙子会吸水等科学经验,探究了不同材料的透水性。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缺少的只是一个助推力,当教师进行适宜的引导后,孩子们便能很快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找到有效解决办法,并内化为新的经验,推动下一次游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