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技术赋能,匠心精研融合创新

——2023年广州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种子教师培养(第二期)第五组培训简报

创建于2023-11-19
阅读 724

  秋高气爽,花城烂漫,“ 2023 年广州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种子教师培养(第二期)”于11月13日在广州开放大学顺利开班。来自广州市各区的近150位教学同仁参加了为期四天的集中面授课程。这次集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育变革、教师发展、课堂创新以及人工智能环境探索应用等展开,活动形式多样,全程干货满满。

一、专家引领,技术赋能

詹泽慧教授专题讲座

  何梓莹: 

  2023年11月13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的詹泽慧教授以《技术赋能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讲座。

  首先,詹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何谓技术赋能?通过生动的例子,她阐明了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有效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技术,并强调了技术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性。接着,詹教授详细阐述了新课标下跨学科教育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她还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向我们展示了跨学科学习的中国式方案:C-STEAM。此外,詹教授还提供了《花窗》、《自动化浇灌》、《宣讲榜样团》等一线教师跨学科实践实例,为在场的老师们打开了新的思路。最后,詹教授从概念群、问题链、目标层、任务簇、评价集五个角度来帮助教师梳理跨学科学习的开展步骤,清晰地让老师们了解如何在坚持学科边界的前提下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与研究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育!

庄小云老师专题讲座

  林楷斯:

  2023年11月13日下午庄小云老师主讲了一场题为《核心素养导向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的讲座。

  首先,在智慧课堂模式方面,庄老师提到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智慧课堂具有五个特征,包括知识体系的结构化、认知思维工具的治理化、学习活动的引导性、资源配送的个性化和评价反馈的实质化。这些特征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庄教授也介绍了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前预习、课中互动教学和课后巩固拓展等环节,以及平板教学、互动教学、个性化学习等具体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其次,融合教育方面,庄老师强调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她指出,针对不同学科的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进一步把课堂的教学模式流程化,以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教育。同时,庄老师也提到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课堂的具体化要求,包括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多元评价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庄小云老师的讲座内容从智慧课堂模式和融合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提炼总结,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模式和融合教育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陈品德教授专题讲座

  李薇:

  2023年11月14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陈品德教授作了题为《智慧课堂的实施策略与行动路线》学术讲座。陈教授从关于什么是智慧课堂、智慧课堂应用的现状分析、如何推进智慧课堂教学应用等层面做了详实丰富的专题报告,对智慧课堂实施的可行性及可实现的效果进行了论证和展望。

  陈教授着重指出:智慧课堂的核心价值是及时获得学生反馈,掌握学生学情,然后基于学情,提供针对性教学。助力解决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矛盾。作为教师,应尝试应用工具,为我所用,选我好用,充分利用。

  在提到如何利用“智慧课堂”优化教学的范式探索时,陈教授详细讲解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POSC)范式模型,进一步带给老师们更深度的思维空间,更广阔的学科视野。

  陈教授的讲座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发挥新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与实践。打造真正的智慧学校、智慧教师、智慧课堂,为教育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徐晓东主任专题讲座

  邱振宇:

  2023年11月14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认知与技术研究所的徐晓东主任,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为我们分享《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成为一名卓越教师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讲座。

  徐晓东主任首先提到了数字化转型对教育领域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而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协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成为主流。因此,教师们需要适应这种变革,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和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接下来,徐晓东主任还介绍了小组合作的实验。实验证明,在小组合作合理分配的教育下,各层次的学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些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最后,徐晓东主任介绍了成为一名卓越教师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他指出,卓越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关键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素质。为了提高这些能力和素质,教师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

  徐晓东主任的讲座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数字化转型对教育领域的影响,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成为卓越教师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的建议和启示。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这些建议和启示将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

二、案例分享,匠心精研

黎嘉卿、林育锋、贺瑞三位老师分享冠军案例

  周健锋:

  2023年11月15日上午,案例分享及点评。

  黎嘉卿、林育锋、贺瑞三位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三位老师的作品,分别获得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微能力比赛各自分类的冠军。三位老师介绍了他们的作品和制作过程,对我们学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黎老师作品体现的微能力是数字教育资源获取评价,具体介绍了图片和视频的获取,看似平平无奇的题材,黎老师发掘出了丰富的细节,让人惊叹。包括运用浏览器的插件下载视频,用文本逐字稿转换成字幕,视频抠图,更换动态背景,最后更是分享了10多个经检验有价值的数字教育资源的网站。

  林老师分享了知心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在采集评价数据方面的作用,而且关注学生主体性自主学习,理念先行。在心理学的角度,重视学习秩序先行。

  贺老师分享了一节创新教学模式的课例。介绍了包括班级优化大师的随机点名功能,手机投屏学生的演示,希沃白板的使用,而且介绍了希沃学院的公众号,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功能的使用方法。

  最后詹泽慧教授做了点评,使我们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雷雯、何玉霞、庄丽慧三位老师分享冠军案例

  蔡葵:

  2023年11月15日下午,案例分享及点评。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微能力比赛各能力点的冠军雷雯、何玉霞、庄丽慧三位老师分别分享了自己的获奖作品及设计思路,为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提供了方法借鉴。

  雷雯老师分享了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巧妙地将华为平板、101教育PPT、希沃、拍照、及时上存、多页面同屏等多种新媒体新技术结合起来,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将复杂问题的解答过程简洁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学重难点,初步拓展知识的学习深度。何玉霞老师基于智能反馈的学情分析,运用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和一起作业平台,解决教学的重难点。课前,利用问卷星调查学生的预习自学情况,收集数据,分析学情,制定班级个性化教学内容;课中,利用一起作业平台布置课堂作业,通过平台反馈的数据分析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实时调整教学环节;课后,利用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布置课后练习,实现分层练习。何玉霞老师善用信息技术赋能,合理使用技术,掌控课堂,实施精准教学,提高课堂质量。庄丽慧老师分享了ARS教学模式在数学智慧课堂的创新应用,教师可以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实现教学评价反馈及时化;根据课堂数据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对策,实现教学精准化。

  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能够帮助老师精准备课,实施精准教学,让课堂更加高效。但是老师也要把握好技术使用的尺寸,将技术用到实处,让技术真正服务课堂。

李宏贞老师专题讲座

  范嘉琪:

  2023年11月16日上午,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教研员李宏贞老师以《素养导向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李老师用幽默风趣的方式为老师们讲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相关理论和课例。李宏贞老师开篇分别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提出四个问题引导老师们思考,并提出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要从整齐划一的讲授式教学走向一生一案的个性化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实践,利用学案/学历案导学、思维导图导学、微课导学、智慧学习环境导学等四大导学工具,促进学生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李老师最后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本质是研究课型、利用技术支持理念实施以及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借鉴专家们的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三、头脑风暴,研讨共进

  陈燕平:

  11月16日下午,全体学员到麓湖报告厅参观学习。通过观看视频,学员们学习了广州教育发展的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吴君胜副院长给各位学员介绍了广州开放大学的智慧创新实践中心,学员们也在参观中增长了关于最新的智慧教育设备及应用场景的知识。

  随后,学员们来到分享智慧的工作坊——世界咖啡进行交流与分享。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大家根据议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分小组讨论,大家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各小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

  通过集体汇谈,学员们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尊重与珍惜他人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通过世界咖啡环节,大家在交流中学习,成长。

    四、思考总结,内化提升

  余子健:

  在四天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培训中,来自广州市各区各学片创新型优秀教师共同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育变革及课堂创新,以及人工智能环境探索应用,来自多位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分享对跨学科创新、智慧课堂实施策略及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实践,在微能力优秀案例分享中给大家提供了融合创新的新思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分享,也为我们提供了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中的具体操作指南和思路,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未来创新式教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相信通过本次学习和研讨,大家能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推动各区各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与实践。

  吴瑞宁:

  在这四天里,我们抱着空杯心态,静心学习,认真思考,忙于吸收:詹泽慧教授介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令我们大开眼界;陈品德教授提到的“技术改变的只是教育的条件,而不是教育的本质”使我们醍醐灌顶;徐晓东主任“借助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传统纠错教学的变革的案例”很好地给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新的方式从教学中学习;还有丰富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微能力比赛的冠军案例,使我们看到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匠心独运,令我们有茅塞顿开之感……通过培训,我们以往朦朦胧胧的视野愈加清晰,提高自身智能素养以便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前进步伐更加坚定。

    

    第五组成员:蔡葵、陈燕平、范嘉琪、何梓莹、李薇、林楷斯、邱振宇、吴瑞宁、余子健、周健锋

阅读 7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