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促教,以“评”促学——陈慧君名师工作室第三次研修活动

用户2409543
创建于2023-11-19
阅读 30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更好地推进工作室学员的专业成长,11月15日,陈慧君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在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城南校区举行第三次研修活动。

 本次研修活动分为两大板块。上午,工作室六位老师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一课进行说课。下午,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龙泉市启明实验学校副校长——梁菊花老师为大家开设《新课标视域下的教·学·评》的专题讲座。

上午篇

李雅婷

      李雅婷老师旨在创设情境与多样的学习活动。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信息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设置“当蒸汽机推销员”“辩论赛”等学习活动,带动学生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体上,基本把握住了学教的重难点。从了解科技革命进程中感科技巨变,体会生活方式改变,从自身出发,辨科技利弊。

刘 蕾

       刘蕾老师对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八课《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的第二课时《科技改变世界》进行说课,她的说课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展开。刘老师充分利用科技的相关材料带领学生理解科技推动人类文明,认识科技助推强国梦,树立善用科技才能造福人类的观念。说课内容环节清晰、内容详实、贴近生活,活动设计体现了任务教学的思想,在梯度上思维进阶,层次清晰,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实现自主学习。

李亚彬

      李亚彬老师以“基于儿童经验 培育科学精神”为主题,围绕着“科技让梦想成真”这一话题展开说课,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目标设定、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课堂设计中,李老师以“招募第四批航天员”的任务,安排了三项子任务:探索人类的飞天梦,讲述中国的航天梦,追寻我们的科技梦,引导学生在课中交流、视频观看、话题探讨,落实学教目标,培育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夏 彤

       夏彤老师对《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的第一课时《对世界的不断探索》进行说课。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在本课的教学中,她取用了大量科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有的是学生自主查找的。在资料的分享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家们不畏强权、不畏困难、不怕失败、勇于坚持、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到科学精神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叶杨超

      叶杨超老师以第一课时《对世界的不断探索》为例,一共安排了四个活动串联起整堂课的教学,先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接着通过仰望星空,认识自然活动让同学们感受科学家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执着、勇敢、不盲从、不迷信的科学精神。在乘风破浪,探索世界环节,学生感受人类文明的传播,探索世界的进程。最后致敬这些坚持不懈,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真理的先驱者们,让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郑雨涵

       郑雨涵老师带来了《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的第三课时《科技让梦想成真》的说课展示。她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展开了自己的说课。教学过程中,她设计了五个活动板块,构思巧妙,富有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她将亚运会中的高科技和学生“绿谷之光”科技大赛等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更凸显了道法课堂的时代性特征。

       随后,梁特对六位老师的说课一一作了点评,细致贴切,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梁老师的点评为成员们提供不少宝贵的学习建议。

下午篇

下午,梁特开设了《新课标视域下的    教·学·评》专题讲座。梁特的讲座高屋建瓴,又贴近一线教师目光。她将前沿最新的学教思想带给工作室的成员们,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

工作室成员聆听讲座

学习感悟

刘蕾

      首先,我觉得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和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更深的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教学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和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实效。


李雅婷

      虽然听过一些道德与法治课,我也意识到情境创设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尤为关键。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有意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在情境中学习。但我的理解还是片面了,情境创设不仅是提供一个背景,整节课上的所有学习任务,它所依赖的情境都需要做到一个统一,呼应。这也是教学设计完整性,整体性的需要。其次,设计情境是为了落实学习任务,进而落实核心素养。那一切学习活动的发生便需要真实的学习情境。我设计的学习情境就有两个问题:一是不够前后连贯,造成板块不够清晰。二是情境的真实性还欠考虑,学生能否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学习行为真实发生,是需要我考虑的。由此我明白的,情境设计要有明显的针对性与导向意图,针对的学生的学习任务,导向的是核心素养。

何雅萍

     本次培训,收获颇多,在梁特的指引下,我对新课标新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道德与法治的说课模式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本次培训充分认识到只有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整体把握新教材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整体把握新教材、清晰地认识教材结构,对于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叶杨超

       通过一天的观摩学习,我不仅感受了六位老师的说课风采,也聆听了专家的精彩点评及讲座。六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同课异构,精彩纷呈,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梁特细致、专业的点评,给我们今后的说课指明了学习方向;最后,在一个接地气的讲座中,让我们体会思政“学.教.评”的一致性,关注学生发展,注重课堂多样化的点评,及时反馈。

洪云青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充实,有一线教师分享的说课,有专家针对教师的说课做的详细点评,并提出创新教学理论指引教学新方向,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专家名师的引领让我有了新的领悟,坚定了抓好思政课的信心与决心,思政课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好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核心素养导向,落实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大概念”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探索以时政述评新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总的来说,此次观摩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以及精彩课堂的无穷魅力。

李亚彬

      本次研修活动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如果是单篇课文的说课,单元教材解读要从横向分析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题,从而梳理出本单元的核心观点;纵向分析这一主题观点在其他学段中的内容,具体是如何层层递进,前期学过什么内容,有什么基础,后面还要学什么。同时要理清课文的学教目标,联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指向哪一核心素养,预备通过什么路径实施。因此在设定目标时要以“用什么学习路径,达到什么目的”这样的句式来描述你的学教目标。


郑雨涵

      第一次挑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说课,我的内心是既紧张又忐忑。说课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更是一个挑战自我、审视自我的过程。在完成说课的那一刹那,我感觉自己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分外感激陈慧君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不仅让我锻炼了自己,更有梁特为我们为我们指点迷津。梁特的指点尤为全面、细致,让人收获满满。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研读还太过于表面,必须平心静气,深入其中。

      其他几位的老师的说课各有所长,对我来说非常值得借鉴与学习。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道德与法治老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夏彤

      非常荣幸这次能有机会参与道德与法治的说课活动。感谢陈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一个平台,让我们对于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认识。非常感谢梁特,为我们每一位成员的说课进行指点,从课件呈现的细节到教师讲演时的体态、语调再到整堂课的内容,梁特无一不是为我们仔细解读。在梁特的指点下,我对说课的整个环节认识更加深入,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理解更加深刻。

      本次活动收获满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向各位前辈们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导师寄语

      最后,工作室导师陈慧君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本次研修活动,专家的点评细致入微、讲座醍醐灌顶,既有前沿理论的方向引领,也有接地气的真实案例分享,需要我们细细消化,用心领悟。

      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明晰目标,常学常新,践行新理念,探索新课堂,且思且悟且成长!

梁特与工作室成员留影

每一次学习就像一份精神粮食,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思想,不断的滋养着我们的力量。老师们认真的聆听,坚定的眼神,期待的目光,挺拔的身姿,饱满的精神状态。无一不体现了工作室成员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自我发展的憧憬。在此次研修活动中,老师们接受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相信大家一定会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把优秀的教学理念带到学生中去,带到我们的课堂中去。期待下一次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文字编辑:李雅婷

图片来源:何雅萍

审核指导:陈慧君

阅读 30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