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一说

刘钢 音乐人
创建于2022-03-03
阅读 6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好听”与否是大多数人听到一首音乐作品后所作出的基本评价。作为非业内人士,就像食物是否“好吃”、画面是否“好看”一样,这种评价是最直接最自然的了。但如果面对专业人士,仅仅这样评价就不够了,如同厨师评价菜肴、画家评价图像,即便是寥寥数语,也不会仅仅用“好吃”“好看”与否来下结论。
      作为词作者听到一首歌曲,可能最先注意到词、曲结合是否自然,歌词结构是否严谨,文字韵律有无出格等等。再继续品味,就会注意到主题立意有无创新,情趣格调是否高雅,人文精神能否体现。最后结论此作品是精品大作?是力求雅俗共赏的大众快餐?抑或是追求时效的宣传口号?所以仅仅以生物标准的“好听”“入耳”似乎不像是从业者的判断。
       对曲作者来说,除了会关注到上述问题以外,又因为音乐是技术与艺术的精妙结合,所以初听一首作品会先关注到旋律走向、和声风格、节奏模式以及音色特质等外在的表现手段。进而体验到原作者的艺术功底、思想深度乃至于人文追求的努力方向。正因为如此,让职业音乐人简短评价一首作品,他一定会说出这部作品他所体验到的最鲜明的特点,乃至最突出的败笔之处。
       在下从事音乐创作数十年来与很多词作家合作,深感自己文学素养之浅陋,对很多好歌词没能用音乐体现其美妙之处,常常感叹“对一首好歌词可以不断重新谱曲,直至满意为止。但对平庸的歌词,谱曲再好也没意义”,这就是仅“好听”而不能为之的。站在曲作者的角度又真心希望词作家能具备基础的音乐素养,这样在写歌词时就会自然兼顾到音乐的结构布局和可唱性。记得多年前初见阎肃老先生,他拿起一首歌谱马上就能读谱视唱,所以他写的歌词很“上口”,有很强的歌唱性。以前很多专业文艺团体的词作家都一定的简谱视唱能力,这个功夫对歌词创作可是大有脾益的。
       人类最本能的饮食行为,经历了从“果腹”到“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健康”这一过程,而今演变为文化现象乃至于行为艺术。而我们对音乐这一非基本生存需求的精神产品的判断标准,“好听”与否只能描述其万一,细究起来真是有大学问的,我这里也就是有点心得体会与各位聊天交流吧。

                                     2022.2.19于海南澄迈
阅读 6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