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星火之微光,亮语文之大道。点亮语文汪林霞“名师+”研修共同体终于来了。一季秋来,一程耕耘,一方杏坛,一缕北风。为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自身语文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在吴艳霞老师的指导下,吴琼老师在本校试上了一堂《诫子书》。


吴琼老师认真研读课标,潜心备课研究,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到以语言为本,以文字为根,走进课堂,力求让课堂更具有深度、广度和活跃度。经过工作室多次打磨、交流,最终呈现这堂课。
这堂课从三个维度展开:怎么读?读什么?为何读?
第一环节,在反复诵读的氛围中,学生体会到“诫”字的含义,并由此走进文章,读进文章,此环节特别注意文言文的读法,注意断连,注意虚词前后的轻重,注意上声去声四声的读法,在多种读法中感受诸葛亮的情感。
第二环节,诸葛亮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围绕“静”字展开教学,出示“静”甲骨文,讲解其实“俭”、“淡泊”等也是“静”(此处出示甲骨文),让学生走进文字深处,走进诸葛亮心中。
第三环节,让孩子读一段诸葛瞻生平文字,同时辅之以语言:“诸葛瞻做到了父亲的期盼吗?”当学生看到诸葛瞻37岁便战死,心中油然敬佩。再环绕一句“能静,才能回归生命”。诸葛瞻用生命回复了写封信,并以最优美的姿态再见了父亲。
听课重在评课。评课老师们针对吴琼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生表现、课堂细节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地交流探讨,大家各抒己见。总结在授课中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这次活动在吴艳霞老师的亲切关注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吴琼老师作为点亮语文汪林霞“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之一,在主持人汪林霞和师傅吴艳霞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提高自身素养,和共同体的成员们不忘初心、携手并进、筑梦前行,努力探寻语文教学的真谛。以微弱的亮光,点亮语文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