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思  行之有向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第二轮省级培训

(泉州参训学员篇)

用户17577413
创建于2023-11-19
阅读 6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习是最美的姿态,培训是最大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为期三天的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

        11月15日下午,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承办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轮省级培训”在聚春园璟春酒店会议厅开班。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副教授林钦主持了本次开班仪式。他强调了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并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教师们的学习和成长。在开班仪式上,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副院长陈水源指出,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环节。他希望参加培训的教师们能够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接着,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校长陈峰教授的讲座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析”为主题,她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新课标的内涵。陈教授首先介绍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揭示了其背后的教育趋势和教育理念的变化。接着,她详细解析了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要点,通过对比新旧课标,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特色和优势。最后,她强调了可测可评的教学目标撰写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形象生动地解释了如何将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相结合。陈教授的讲座对一线教师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的课程标准。

        11月16日早上,厦门双十中学郭艳辉老师以为科技馆制作“颜色小屋”为任务,带学生认识光的色散、光的三基色,了解了物体的颜色,课堂中,让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整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林捷老师从实验室的普通温度计无法测量酒精灯火焰温度出发,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电学知识,自制简易温度计,将温度转化为电阻,将电阻转化为电压表读数,整堂课循序渐进,学生接受程度好,授课过程也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跨学科融合,将物理与化学和工程学相结合。

        两节项目式公开课结束后,厦门市教科院陈宗荣教授,结合新课标下整合统一的思想从大概念促进内容的结构化;以单元为单位的整体教学;大概念实施的整合性教育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全国各地中考试卷评价介绍了大概念教学的特点、构建方式、开发设计、校本教研实施的具体做法。为大家构建了大概念教学的基本框架,为今后实施大概念教学奠定坚实基础。最后提出“心怀大概念,登高而望远”,与大家共勉。

        11月16日下午,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物理教研组长高春丽老师在讲座中指出当前教育存在的不足,并点出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其中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做好备、教、学、评四个环节非常重要。他接着为我们详细介绍可以通过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恰当的评价任务,准确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反馈优化学习进程的能力等四个方面来落实备、教学、评一体化。最后高老师结合他们桔园洲中学物理备课组基于本校生情、学情和校情自制实验教具的做法,非常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实现物理实验的校本化。他们通过创设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实验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实验创设项目式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福建师大物理与能源学院林钦老师作了“空气的力量——项目实践研究”的专题讲座。林钦老师从联系实际、实践性、学业负担、知识碎片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为落实实验探究的开展,让各位参训老师当场进行希罗喷泉模型的制作。老师们踊跃参与,各小组积极合作,多组老师当场制作成功,参与了实验探究的过程。

        11月16日晚,参训老师们在福师大物理与能源学院老师带领下,参观了六个实验室。从基础到前沿物理实验拓展体验,依次对磁控溅射与脉冲激光沉积系统、中教实验室(教具展示)、大物演示实验室、x射线衍射及其虚拟仿真实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等进行了参观学习。在一系列的观摩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非常有创意的自制实验教具,了解到许多前沿的科技研究信息和先进的实验仪器,并体验、参与许多实验活动,整个参观过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实验教学启发。

        11月17日上午,南宁师范大学的罗国忠教授,主要从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思维的上位:科学本质这五方面展开论述《提升思维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的主题,依据新课标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三个问题“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从理论分析到结合案例进行思考,其一,学会用模型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注意引导学生将原型变成模型;其二,从两种分类方法介绍科学推理,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学习并思考如何提升学生思维,突出学生主体;其三,基于证据对问题进行解释论证,有些证据不是一目了然,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结论;其四,能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等;其五,科学本质是思维的上位,观察渗透理论,观察不可能完全中立、客观。整个环节紧凑,互动性强,理论结合实例,让我们学会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思维展开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去提升科学思维。

       三天的培训虽短,但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美好的开始;每一次培训,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每一次启程,都将跨越新的成长阶段。通过本次学习,对新课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力争将所学所感应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阅读 6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