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主题教研活动

李伟伟名师工作室
创建于2023-11-19
阅读 29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当幼儿遇见游戏,

我们看到了一束童年的光;

当老师遇见游戏,

我们找到了专业前行的力量!

  

     为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践行把游戏的自主权利还给孩子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提升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自主游戏行为的能力与素养,11月18日上午,宁城县李伟伟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相聚在教研中心四楼会议室,开展“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主题教研活动。

精心筹备

    活动前半月,工作室成员逐一分享自己拍摄的游戏案例,经过李主任的认真审核、精心挑选,最终选择了三段视频作为本次教研活动案例,于今日同所有成员一同交流、分享。

观看游戏案例,聚焦幼儿自主游戏

    李主任指出,在自主游戏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教师们都在摸索中前进,对于自主游戏的开展也有很多的困扰。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围绕着“对放手游戏与重塑儿童观、教育观的思考”进行,我精选了三段游戏案例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观看案例,发现优点,内省不足。

    

观看案例一

潘艳兵老师: 幼儿的建构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且十分专注,搭建技能符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在搭建超市门的时候遇到了搭建问题,也没有急躁,通过反复尝试,最终从原来的六层变为三层,用实际行动解决了问题。

     马园园老师: 幼儿在活动前制定了搭建计划,确立了搭建意图,再结合搭建材料的特点,实施自己建构超市的计划,并在搭建过程中不断的调整、美化、丰富,最终完成了一个超市场景的建设,整个过程有计划、有分工、有合作、有设计,是想象和现实的逐渐融合,幼儿很了不起。

       冯婧娜老师:在游戏中,幼儿的同伴关系十分融治,协商能力强,在发生冲突时,各有退让,巧妙的解决了冲突,继续进行搭建任务直至场景完成。教师也完全相信幼儿能够解决问题,并没有去干预幼儿的游戏,做到“最大程度地放手,最小程度地介入”。

张天宇老师: 游戏中的幼儿运用了测量、对称、重心、按规律排序等科学领域方面的认知,使用了架空、垒高、拼插、延长等搭建技巧,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坚持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幼儿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最珍贵的宝藏,值得珍爱和呵护。

    荣红丽老师详细的介绍了幼儿的游戏内容,从五大领域着手解读幼儿的行为。提出:教师为幼儿创设了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尊重了幼儿意愿,让幼儿感受到心理和环境上的安全,愿意专注、投入、持续的搭建有挑战性的任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支持让幼儿创造了一切不可能,玩出了无限的可能。

   

  

       

   李主任提出,值日生的存在其实是“老师”的另外一种形式,在游戏进行时出现,提醒幼儿整理积木、注意卫生等,会迫使幼儿中断游戏,本质上就是在打扰幼儿的游戏,因为要执行值日生人物,幼儿也不能加入游戏,也是在剥夺幼儿游戏的权力。其实值日生可以存在,但最好在游戏开始前或者游戏结束后发挥作用会更好。

   李主任还提出温馨提示:案例中一名幼儿的衣服始终是挂在手臂间,可见当时的天气情况比较好,幼儿衣着的问题也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建议老师们在关注游戏行为的同时不忘照顾幼儿。

观看案例二

    张天宇老师: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自主发起了角色游戏,丰盈了游戏的内容。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完全相信幼儿,真正做到了“放手游戏”,也发现了儿童世界中的游戏有着成人无法想象的丰富。

    马园园老师:传统意义上的桌子是圆形或者是方形的,但案例中的幼儿用了三角形的积木当桌子的,打破了传统思维,并在发现桌子不稳固后,多次尝试调整,最终找到最稳定的位置搭建,幼儿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成长是教学活动无法比拟的。

冯婧娜老师:案例中幼儿用简单的积木进行游戏,这些低结构的材料能调动幼儿探究的欲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自由移动、组合、搭建,大胆创造出丰富的游戏场景,使游戏更具趣味性,也提高了自身的创造力。    

潘艳兵老师:幼儿的游戏过程是各个领域综合发展的过程,幼儿进行建构活动,促进了自身关节、肌肉、大动作等运动能力的提高,加入了角色游戏后,参与游戏的人数变多、规则变的复杂,这使得幼儿的沟通能力、认知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升。可见,游戏给幼儿带去欢声笑语的同时,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进步。

    荣红丽老师:幼儿在建构活动中运用了树枝、果实、叶子等自然材料,以物代物进行假想游戏,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遇到了搭建困难时,幼儿情绪稳定、表达清晰的与同伴商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不放弃,让我们在细节中看到了了不起的儿童。

观看案例三

    刘婷婷老师:案例中的游戏是幼儿自发的搬运、搭建而成的。从幼儿不同的过梯方式可以发现,他们在动作发展、心理变化和胆量上都有所差异,不同能力的幼儿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体验和探索。但老师害怕出现安全问题,多次出手帮助。其实只有幼儿体验过了,感受到了,才能获得相应的认知和经验,教师不必急于介入。

    潘艳兵老师:孩子们有这类游戏的经验,在搭建时十分投入,在回看视频的时候,我也很奇怪,为什么我不自觉的介入幼儿的游戏,甚至于出声引导孩子?

    冯婧娜老师:在进行大型搭建游戏的时候,由于器材的属性问题,老师们会十分紧张,担心幼儿的安全,再加上长久以来,我们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对安全问题格外注意,有时也知道不该介入游戏,会干扰到幼儿的发挥,但在幼儿有可能出现危险时,教师便不自觉的介入其中。

        荣红丽老师:老师对孩子的帮助过多,会造成幼儿对老师的依赖性增强,降低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和自信,幼儿也会因为教师的突然介入,打乱游戏节奏,对游戏畏首畏尾。

冯婧娜老师:对,有时候也知道不该介入,会干扰孩子的游戏,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对安全问题格外注意,尤其是在幼儿出现危险行为时,教师肯定要介入的。 

荣红丽老师:但案例中的老师对孩子的帮助过多,会限制孩子的发挥,老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和自主权,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游戏。

马园园老师:案例中,幼儿会跑到远处拿来软垫放在梯子下面,当作安全垫,以降低意外滑落造成的伤害。这些垫子就是幼儿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教师要相信幼儿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安全的游戏活动。

张天宇老师:大班幼儿身体素质强,协调能力好,对于走、跑、跳、攀爬等基本动作都能轻松驾驭,幼儿需要一个自由的挑战环境,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形成对危险的认知,从而做到危险规避和自我保护。

李主任小结:通过观察,内观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在上前帮忙的同时也是没有完全的放开手。我们以后要多层次的自我反思、内省,转变儿童观、教育观,实现自我专业理念的优化和丰盈,做到最大程度的放手和最小程度的介入,以更好的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

观看学前教育宣传月获奖案例,学习先进游戏理念

    李主任向成员们分享了《不一样的儿童节》、《滚动的圆筒》、《放手 发现 读懂支持——遇见图示共成长》三段学前教育宣传月的获奖视频。

    成员们在观看、交流、研讨中进行经验的碰撞与共享,在倾听其他老师自主游戏观察解读的同时,也为自己今后在游戏中如何分析解读、合理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思路和帮助。

   李主任指出案例中的老师将权力交给幼儿,做好到了将主动权交给幼儿,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看似隐身,其实是在带着欣赏的眼光,倾听的态度,专业的理解去看待“疯玩”的孩子。我们惊叹于案例中老师的突破,更要反思、内省,将转变教育观和放手游戏落实在行动中。

    最后李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教育不停,观察不止。老师们通过本次活动,有所思,有所悟,也有所获。道路且长,稳扎前行。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持续地、扎实地推进自主游戏,坚持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由、自主地探索学习,体验游戏带来快乐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发展,让自主游戏成为孩子们美好童年的最美底色。最后送给成员们一句话:“教师相信儿童,儿童相信教师,在双向奔赴中,共同收获成长的喜悦。”

"研"途有你,一起共成长

每一次教研都是思维的碰撞

教有所获,研有所得

不亏待每一份辛勤付出

只为把更好的教育带给孩子!

      

     

阅读 2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