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材”为了不断适应新高考要求,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凝聚新思维,实现资源共享,使课堂教学精准高效,让每一节课落地有声,促进全市地理教学质量全面提升,11月16日下午三点,在齐齐哈尔市地理教研员赵晶老师的组织下,全市高一地理教师参加了独具一格的大单元集体备课。
高一大单元集体备课内容是地理1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讷河一中郭诚泰老师从整个单元的角度出发,分析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和学考、高考的关系。在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选取和难度系数的设定上,既照顾了广大学考生地理基础知识的获得,新型人地关系等的确立,同时对高考地理方向的考生又适度补充,挖掘深度和推展广度。
讷河二中主要负责本单元第二节内容的备课任务。张永春老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给出了突破的方法。
关鑫老师从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发言,关老师十分重视课堂中情景的创设,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关注海洋生态环境的热情,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王春雨老师主要负责第二节第三课时的备课任务。王老师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成因及作用,并结合实例,说明波浪、潮汐及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梅里斯二中主要负责本单元第三节的备课内容。杨洋老师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设计教学过程这个环节,杨老师建议要层层递进的给学生抛出问题并联系日本排放核废水事件,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张宏老师主要展示了第二部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她建议通过视频引入“海花岛”这个人工岛的建设,让学生辩证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于佳老师主要从作业、板书设计等角度进行了分享,建议老师们采取知识框架以及随堂练习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流程图的呈现,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设置分层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拉哈一中从整合单元的角度对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进行补充分析,邵淼老师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进行逐条分析,建议在教学中采用情境化教学,归纳自然灾害成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曹东雪老师从本单元在地理体系中的作用角度进行备课展示,建议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图片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水循环的过程、洪涝灾害的防治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等水文特征,以及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李兆玉老师从本单元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角度,结合高考细目表以及《中国高考报告》蓝皮书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本单元部分知识属于主干内容,可能会承载高难度、多角度设问的试题,属于高频、高分值知识点,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出现的频次高,考查形式灵活,这就要求在高一讲授这部分基础知识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活学活用,注重提升高一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指出未来命题趋势及今后的备考策略。
大单元集体备课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不同学校的老师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校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这既利于教学,更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渐浓厚,努力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参会教师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