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17日,我有幸与赵淑梅老师,平原县教育局小学科学教研员王梅梅主任以及其他四位各校优秀科学教师代表共同参加了2023年山东省小学科学“新课标 新理念 新教材 新实践”现场会活动,作为一名资质尚浅的科学教师,这无疑给我带来了丰硕的收获与更深的视野。
两天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七位名师的课堂教学与说课,每位教师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教学特点与模式,但都给课堂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教学效果。
范明刚老师的“百宝箱”中不仅有《春夏秋冬》,还有整堂课课堂教学结构的条理性、学生的兴趣性,范老师从“百宝箱”中的真实情景出发,通过提出问题、建立模型的方法引领学生走向发现“春夏秋冬”的四个季节不同的特点。
同时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四季特征表,使学生对四季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他强调四季温度的变化,更为后期春夏秋冬的由来打下基础。
郝洪梅老师所执教的《材料的导热性》一课,通过真实情景引入课题,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分别探究了“非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导热性”以及“金属材料之间导热性的强弱”。最后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科学运用至生活。
郝老师每一项问题的提出都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可见教师作为课堂的“引路人”对学生课堂思维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李敏贤老师的《风》一课,通过几首古诗中诗人对风的描述引入课题,随后又通过展示“火炉”中烟的走向,为接下来学生的动手实验打下了理解的基础。
同时李老师提供了不同于课本教材提供的实验材料,使学生更易发现实验现象,更易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李老师结合地域特点带领学生共同探讨“ 海风”“陆风”的形成。加深本地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理解,真正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胡海涛老师通过让学生思考“如何不用任何工具能让箱子装好木棍”这一问题让学生首先认识“穿插别压”的方法,再通过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的引入引起本节课课题《搭廊桥》。
胡老师带领着学生不断探索廊桥的搭建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增加搭建组数,通过视频纠正学生搭建方式中的错误,让学生在一次次地尝试中加深对廊桥搭建方式的理解与每根木棒间的受力,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张鸽老师执教的《量筒》一课带领学生认识了一种新的实验材料:量筒。张老师通过科学引导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探究量筒的结构,使用方法以及自制量筒。这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观察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杜敬老师讲授了《食物链》一课,杜老师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视频导入课题,随后通过分析吃与被吃的关系带领学生共同构建食物链与食物网,随后通过“草、羊、狼”的小游戏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董立福老师带来的是《运用不同的材料造船》一课,董老师以造船史以及介绍本地区船只情况导入引入课题,带领学生根据设计-制造-测试-分析-改进五个步骤建造属于自己小组的“小船”,随后又通过小组实验、猜测、分析小船载重量多少与什么条件有关系,同时让学生明白了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位名师的讲授方法各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每一位老师都带给我许多教学方法、形式上的启发,课后的教研也使我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这次现场会中,不仅有名师聚集,还有科学大咖的指引,更是让我对科学教学、教研有了新的认识。
李中国教授为我们开展了《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策略》的讲座,李教授幽默地为我们提供了提升教研能力的新思路。
对于一名资质尚浅的科学教师来说,这样的现场会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技能,也带给我了更多的思考——如何像名师一样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如何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提升孩子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如何将所想转变为所行所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规范教法实践得出真知。
通过这次的现场会,我深深感悟到——教学就好比马拉松,每一位名师都是为我们指引方向的引路人,成长路上的长明灯。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我们在路程中的补给站,我们能够在这里汲取到丰富的经验。
但是,在进步路上,我们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