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鱼,您好呀!
石:小白,你好!
白:我有些问题想向您请教,方便帮我解惑吗?
石:我试试吧。
白:作为小白,怎么才能开悟。
石:先做到“无我”吧。
白:怎么做到“无我”?
石:你要先知道什么是“无”,什么是“我”。
白:“无”是什么都没有吗?
石:“无”又称“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恰恰相反,“无”是“万有”的前始状态,“有”从“无”中来,是“潜在”实现的“有”。
白:那“我”呢?
石:你只是一个“相”,承载了所谓的身体、思想、意识、包括观念中的时间、空间甚至信息。我虽然是石头,但咱俩本质上一样,有个叫爱因斯坦的老头搞了个质能方程,能说明点问题。
白:你我本质一样?
石:对呀,不光一样,久远之前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也就是为什么你能看到我,同时我又能被你看见,佛语“物是心的物、心是物的心”就是这个意思。
白:那怎么做到“无我”呢?
石:你认为人是自然产物吗?
白:当然是。
石:那就退回去,把自己看成“物”还给自然,跳出“我”的思维,就能做到无我了。
白:那“我”是存在的吗?
石:存在只相对于存在而存在,存在之外无存在,你也只是相对的存在,就象笛卡尔说的“我思固我在”,无“我思”即无“我在”,对应我在我思、我思他在、他在我思是一样的,并且你我都只是部分的存在。
白:我问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很无聊?
石:你问的很好呀,但需要更近一步,即对“追问”本身加以追问,就象思考来源于“惊异”,对“惊异”本身产生惊异,可能会跟接近“真知”,或自然之“道”。
白:我所认知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石:是感官扭曲后的世界,无“真”。
白:既然无“真”,就怎么解释真理。
石:无“真理”。
白:既然无“真”、无“真理”,那怎么了解自然之“道”呢?
石:人发展出了理性,虽然世界是虚构的,但“道”是相通的,或者说虽然世界被感官扭曲了,但扭曲对于所有感知物适用,是符合规律的整体扭曲,把自身还给自然,抛置于自然之物内一起思考,这也是窥探“道”的唯一途径。
白:开悟前后有什么区别?
石:有个故事说寺庙内一位老和尚开悟了,小和尚问他开悟前后有什么区别,他说开悟前上山是为了砍柴,砍柴是为了烧水,烧水是为了煮饭,开悟后,上山是上山、砍柴是砍柴,烧水是烧水。
白:就是活在当下吗?
石:活在当下是开悟的表象,就像“见路不走”中“不走”只是表象,你要先破“因果”。
白:您相信缘份吗?
石:相信,你我能见是必然的,你我相见是偶然的,这就是缘份,很难得,要感谢你师傅陈洪新,从某种角度讲我就是陈师傅意志的表现。
白:嗯,我也很佩服师傅做了那么多“鱼”,也不知道他怎么想出来的。
石:估计他在做好之前也只大概想过是什么样子,做完后发现好像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白:你是说“自然而然”吗?
石:呵呵,应该用“顺自然之道”比较贴切,看鱼是鱼,看鱼不是鱼,看鱼还是鱼,陈师傅已经在突破第三重了。
白:怎么理解?
石:器以载道,语言、书画、包括砚都是载体,重要的是载的是什么,陈师傅做鱼,载自然之道,是石,是鱼,非石,非鱼,众相非相,如来。
白:感谢能和您相见,谢谢您回答我这么多问题。
石:不客气,再补充说一句:我所说的都是错的!再见,“小白”!
白:再见!“石鱼”!